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0 12:11
【摘要】: 党的干部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而培养教育干部,不断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领导能力则是党的干部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核心地位。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是根据地干部教育中的典范。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是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广泛展开的,干部教育的形式、内容和特点也都与时代紧密相连,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事业之所以能提上日程、加快发展,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联系的。抗战形势的日趋严峻,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大批爱国知识分子投奔延安,参加革命;根据地建设对干部的大量需求;干部队伍中存在许多与抗战形势不相适应的状况。为此,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适时提出了大规模实施干部教育的决定。 在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中,学校干部教育、在职干部教育和训练班干部教育是干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干部和输送干部的主阵地。这些教育形式不仅灵活,而且符合当时的教育实际。在抗日战争的八年里,这些培养干部教育的主阵地涵盖了党政、军事、经济、文化、教育、艺术、卫生、农业等专业,为抗战培养成千上万的优秀干部。另外,中共中央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创了教育干部的新形式,利用整风的方式来广泛教育干部。 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文化教育和业务教育。广大干部通过不断地学习知识,学习文化、学习理论,进一步坚定了革命的信念,提高了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增强了业务能力,提升了干部自身素质,为党的革命事业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首先,干部教育紧紧围绕抗战这个最大的时代主题,干部教育的形式、内容、学制等都彰显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特色。其次,教育原则运用准确,方法得当。在教学中遵循学用一致、少而精、教和学相一致原则。既符合一般的教育规律,也适用于干部教育的特殊要求。再次,教育方法因地制宜,灵活多样。边区根据干部教育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出个人自学和小组讨论、教授和指导、测验、教识字歌、分解识字等具有时代特色、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最后,教育对象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干部教育不仅停留在高级领导干部的学习,而且还十分注重普通干部的教育,注重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的实践是辉煌的、是成功的是、具体的。它它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新中国的建设储备了大量的干部,而且也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要搞好干部教育,领导重视是前提;要搞好干部教育,制度建设是保障;要搞好干部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是原则;要搞好干部教育,重视知识分子是重要环节;要搞好干部教育,艰苦奋斗是学习的动力源泉。这些宝贵的经验凝聚着共产党人对干部教育事业的不断探索,凝聚着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此外,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也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加强干部教育建设和构建学习型政党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26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蓉;略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局部执政[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2 张国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动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陈松友;杜君;;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疫病防治工作[J];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06期

4 朱小玲;;抗战时期共产党政治理念的更张与政治生态的改善[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5 胡金野;刘建宁;吴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禁毒成效探析[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李银涛;抗战时期党的干部工作[J];学习论坛;2005年08期

7 魏先法;党在抗战时期应对执政环境的策略[J];攀登;2005年05期

8 邵宁;白莹;;抗战时期党的政治制度建设的实践与启示[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6年14期

9 李里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支部研究——以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例[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08期

10 郭庆仕;;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关系(上)[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建新;;抗战时期的党建工作[A];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专刊[C];2005年

2 张应二;王惠英;;抗战时期中共争取苏联援助的战略设想及其实践[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3 雷河清;孙少衡;;李先念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指挥艺术[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陈晨;;抗战时期中共对美交往方式[A];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专刊[C];2005年

5 崔承现;;抗战时期中国关内地区朝鲜义勇队的抗日活动[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6 甘旭岚;;抗战时期延安民族学院的创立及其变迁[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王晓华;;英国在抗战时期对华立场及对香港问题的态度[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朱魁;;三擒汉奸胡二水[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9 程仪;;试论抗战时期鄂东地区党的建设[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10 于农;;抗战时期的豫北地方流通券[A];中州钱币——《金融理论与实践》钱币专辑(十)[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献文;抗战时期的抗战电影[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江汉大学 庄桂成;武汉抗战时期的“文协”[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孙兴维;抗战时期,新疆有3条国际运输线[N];解放军报;2011年

4 傅渝;抗战时期的中国留法艺术学会[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撰稿 本报记者 杨力叶;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N];桂林日报;2010年

6 余贤杰;抗战时期兰州的城建区划[N];兰州日报;2005年

7 记者 周波;以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为契机 推动桂林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N];桂林日报;2008年

8 宋仲福(本文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抗战时期甘肃工矿企业的发展[N];甘肃日报;2001年

9 冯都;抗战时期的中日假币大战[N];人民政协报;2000年

10 记者 匡丽娜 实习生 苏映陶;“抗战经济文物展”红岩村亮相[N];重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职干部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韬;南京国民政府文化建设研究(1927-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文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丽梅;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曙新;探索中的双重变奏[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思源;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7 林松柏;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举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袁敬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吕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国家统一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永莲;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教育政策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马大鹏;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间势力的政策[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3 严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的理论与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唐景成;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新艳;中共太行抗日根据地灾荒救治工作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任小行;抗战时期中共对儒家思想的研究与实践[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小罗;论抗战时期中共对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统战政策[D];西北大学;2008年

8 劳开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上海情报工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先友;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经验[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宗海;抗战时期西安防空建设论述[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44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44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b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