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与“独立”的双重思虑:中共根据地节庆中的国旗和党旗

发布时间:2019-04-12 11:50
【摘要】:基于抗战大局和自身发展需求,中共在节庆活动中围绕国旗和党旗的使用进行着双重思虑,即如何在独立的政治前提下表征国家的统一,如何在统一的政治局面中显示自身的独立。依据政治斗争形势和节日类型,中共适时地调整策略,有选择性地引入、使用国旗和党旗,这使得它们在节庆活动中呈现出此起彼伏的变化轨迹。透视这种变化,既可以洞察政治符号在政治斗争中跌宕起伏的命运,又能洞悉中共处在严峻的政治局势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
[Abstract]:Based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the needs of its own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arried out double considerations about the use of the national flag and the party flag during the festival activities, that is, how to characterize the unity of the country under the premise of independent politics. How to show their independence in a unified political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political struggle and the types of festival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djusted its strategy in due course, selectively introduced and used the national flag and the party flag, which caused them to show a changing trajectory in the festival activities. Through this change, we can not only get an insight into the ups and downs of political symbols in the political struggle, but also the political wisdom shown in the severe political situ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K265;K8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永;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的建国模式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赵友慈;;从汪伪政权的“国旗”问题看汪精卫的汉奸嘴脸[J];历史教学;1992年01期

3 丸田孝志;刘晖;;国旗、领袖像:中共根据地的象征(1937-1949)[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9年00期

4 李学智;民元国旗之争[J];史学月刊;1998年01期

5 马敏;政治象征:作为权力技术和权力实践的功能[J];探索与争鸣;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阳;冯帅鹏;;阿克萨清真寺宗教和政治功能解读[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6期

2 冯建勇;;清季近代国家观念之构筑及其在边疆地区的适用[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3 马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象征策略及政治功能[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黄会奇;马振;;对一条投资垦荒史料的考证与解读[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04期

5 袁文伟;;陕甘宁边区的匪患治理与社会整合[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6 徐卫华;;仪式、关系与基层治理中的政治信任机制建构——以“万名干部进村入户”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杨顺清;;从“因俗而治”到“五族共和”——中国民族治理模式的近代嬗变[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潘先林;;“五族共和”思想的内涵与实质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9 陈日红;;从荆楚民艺管窥辛亥革命[J];大舞台;2013年01期

10 熊万胜;;双向视角及其盲点:中国政治语言研究述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晓荣;王育英;;延安时期党的人民利益观[A];从《为人民服务》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伊利贵;民国时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认诉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郭辉;民国国家仪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杰;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瞿骏;辛亥革命与城市公共空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谢永宽;中国传统政治的文化解读[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杜建华;“红色记忆”的嬗变:对“红歌”媒体呈现的考察(1979-2011)[D];复旦大学;2012年

8 李华;“群众路线”与中国现代国家构建[D];复旦大学;2012年

9 王宇;清末十年满汉关系研究(1901-1911)[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凯;浅析革命派思想的“局限性”[D];吉林大学;2011年

2 邹灿;“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与政治社会化[D];南开大学;2011年

3 许莉;清末民初政治变迁下的邮政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焕焕;陕甘宁边区乡村互助合作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5 吴先雷;民国初年革命派与立宪派、北洋集团制衡下的合作[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荣昌盛;孙中山毛泽东工业现代化思想的比较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7 韩荣钧;孙中山的民族思想暨其对民国初期边疆问题的探索[D];新疆大学;2004年

8 吴雯;民族志记录和边疆形象[D];四川大学;2006年

9 秦奋;孙中山民族思想初探[D];西北大学;2008年

10 赵庆燕;革命根据地政权监督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永媛;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与政治社会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温长路;;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健康话题[J];中医药文化;2007年06期

3 张凤霞;;端午节中的傩文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张艳;余达富;;古代节日和习俗[J];初中生之友;2007年36期

5 徐秋萍;;记忆中那些火红的美好[J];环境与生活;2008年02期

6 本刊编辑部;;打包全世界的快乐——跟酋长一起感受全球最有趣的节日[J];世界儿童;2010年12期

7 林继富;角色转换与文化认同——中国节日文化中的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邵培仁;范红霞;;传播仪式与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塑[J];当代传播;2010年03期

9 孟修祥;;当下文化境遇中的端午节[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05期

10 冯洁;;为生活按下暂停键[J];浙江经济;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复兴;;唐代诗人眼中的长安“年”节风俗[A];《今古中国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成全民;;重视中国年节 完善中国年俗[A];《今古中国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贾军;卓丽环;;中国节庆的花俗文化[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韩晓时;;菜肴的民俗寓意[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5 雷伏勤;;畲族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6 范宏贵;;全球化冲击下的民族文化仍有个性[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党化民;;漫话中国年[A];《今古中国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石茂明;;民族服饰·族裔身份·跨国主义——以跨国苗族HMONG人为例[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华元;;关于社会音乐活动的统筹问题[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10 夏振坤;;在“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A];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庹祖海;“文化的天空”怎能不见国旗?[N];人民日报;2007年

2 尹红平;党旗在田间地头飘扬[N];红河日报;2008年

3 李德民;春节的魅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4 陈圣来;节日:从文化伸向经济的无形之手[N];西藏日报;2004年

5 李胜荣;商州群众尽享节日文化大餐[N];商洛日报;2008年

6 中共青云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胥萍;博采众长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南昌日报;2008年

7 特约撰稿 孔庆东;莫把洋节当时髦[N];安徽日报;2005年

8 通讯员 朱润胜 记者 胡博理;秦皇岛节日“文化套餐”为市民生活增色[N];河北日报;2007年

9 赵放;奥运成就北京新符号[N];国际商报;2008年

10 记者 张帆;城乡“年”味浓 香飘溢万家[N];盘锦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韬;南京国民政府文化建设研究(1927-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敏;柳田国男日本人论研究[D];北京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柴楠;中国民俗文化的宣泄功能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2 黄春;陆川客家人食猪习俗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莎;对春节和圣诞节观念的代际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刘伟力;新农村建设中春节民俗行为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淑英;亲情的重温与表演[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6 谢英;从西勐娘娘庙看老挝文化的特点[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56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56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2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