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取缔会道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30 10:01
【摘要】: 中国历史上的会道门存续久远,大多是由明清时期的各种民间秘密教门发展演化而来,是为寻求经济互助、精神寄托或实现某种政治目的而秘密结成的具有准宗教性质的封建迷信色彩很浓的秘密结社组织。会道门经过几百年发展演变,覆盖面广,且组织纷繁复杂,名目繁多,在中国基层社会扮演了十分复杂的角色。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变革的加剧,既有的社会组织都面临着新的历史抉择。特别是解放前后,由于会道门的政治倾向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其落后性、反动性和破坏性日趋显露,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充满敌意和仇恨,并与特务土匪等反革命势力相勾结,企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如果说会道门曾在特定时期和条件下有过些许积极意义的话,那么在人民政权建立后,则完全沦为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破坏性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为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政权,党和人民政府毅然决然的对反动会道门采取了严厉打击和坚决取缔的政策。到1953年上半年,亦即经过短短的3年多时间,全国范围内基本解决了明清以来未能解决的会道门问题,使这一绵延数百年的组织由此走向衰亡。然而,现时代,由于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和复杂的历史因素的影响,旧有的和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落后迷信的会道门组织沉渣泛起,有些人借助民间信仰或冒用宗教名义,组织建立非法的密社和邪教组织,对国家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了极大危害。因此我们对建国初期取缔会道门的历史展开研究,不仅有助于理清这一工作的前因后果和脉络,加深对新中国历史的认识,也有助于总结经验、解决现实问题。 本文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结合社会学、政治学等研究方法对建国初期的取缔会道门工作展开探讨。论文主体共分三个部分: 首先,回溯新中国成立前会道门的存续演变,分析会道门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总结归纳会道门的总体特点。会道门的产生和存在既有经济的原因,也有政治的因素,还有精神信仰文化的基础。其总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三教合一或五教合一的思想基础、“三期末劫”的教义和“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信仰、以聚敛钱财、发家致富为创建的直接目的、以治病怯灾、健身强体为诱饵,广收道徒,以封建家庭为基础的教权世袭制、等级制为其组织形式等多方面。 其次,对建国初期会道门的存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取缔过程进行详述。取缔过程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1950年10月是逐步展开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宽大无边”的错误倾向。1950年10月至1952年10月是全面展开阶段,比较彻底地摧毁了会道门的组织体系,但也存在着范围扩大、处理方式简单等问题,不过也及时纠正了错误。1952年10月至1953年5月是查漏补缺阶段。经过三年多的斗争,取缔会道门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中国会道门开始走向衰亡。 最后,对取缔会道门活动进行总体评述。在这场历时三年多的取缔工作中,党和政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当然,取缔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过一些问题,但大都被及时纠正和制止。总体上讲,建国初期取缔会道门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为现实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7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经纬;建国初期北京地区取缔会道门工作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黄Z,

本文编号:2468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68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b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