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抗战文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6 04:49
【摘要】: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抗战文化发展过程中锻造了一支生机勃勃的文化队伍,这支队伍积极拓展文化阵地并注重繁荣文化事业,抗战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得益彰。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笔者以为中共无论任何时候都应更加注重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更加注重"文武两个战线"的配合作用,更加充分发挥中共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渗透作用。
[Abstract]:......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抗战时期大后方知识分子群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SK13ZD019)
【分类号】:K26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谦;;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2 汪勇;;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方学军;;浅析张闻天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特征[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孙少艾;张闻天利用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李衍增;;王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功过再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沙健孙;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朱家梅;李静雅;;20世纪90年代以来胡乔木中共历史研究述评[J];北京党史;2010年04期

8 张卫波;;“和平民主新阶段”思想探因[J];北京党史;2012年03期

9 姜玉齐;;从“7W”模式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10 余小勇;;毛泽东应对重庆谈判的高超谋略艺术[J];才智;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华;;《论十大关系》的文本解读及相关文献的比较研究[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程珂;;中国学者对建国前后中共对美政策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时存鲁;王守福;;中共中央一枝笔——胡乔木[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4 郭绪印;;简论宋庆龄在“武卫会”工作中的贡献[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梁中堂;;毛泽东人口思想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6 南建党;文启湘;;从收入差距看陕西省统筹城乡发展[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7 范小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与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化(以1927—1940年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8 许全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文化背景[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9 刘景钊;;实践哲学视野下的“实事求是”命题再解读[A];毛泽东研究2010年卷[C];2011年

10 石仲泉;;毛泽东与延安整风运动[A];毛泽东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彦堂;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者教育研究(1937-1949)[D];吉林大学;2011年

7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邓亚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高璐佳;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陈聚芳;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彪;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靳东明;皖南事变严重损失的原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高喜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战略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4 龙远;抗战时期桂林媒介的“把关”行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春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研究(1927.7-1937.7)[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贾慧;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当代启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松松;中国共产党老干部政策的历史演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游云琳;萧军解放区时期文艺观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寿林;转型时代的思想塑造[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丽明;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国康 ,葛圃;鄂西抗战文化斗争的概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2 史永平;;浅析八路军文化的基本特征[J];沧桑;2010年08期

3 陈刚;北碚抗战文化资源与“文化北碚”战略[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申双鱼;;太行根据地的抗战文化[J];山西老年;2009年08期

5 高向远;论抗战文化运动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6 张慧玲;;抗战文化大众化成因探析——以太行抗日根据地为例[J];沧桑;2005年06期

7 齐卫平;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在全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年04期

8 朱瑛;论新疆的抗战文化[J];西域研究;2003年01期

9 刘晓丽;山西与广西抗战文化比较[J];理论探索;2005年04期

10 邓辉;;抗战文化语境下蒋介石新生活运动评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廷秋;;宏扬贵州抗战文化,构筑贵州文化高地[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黄慧;;公共图书馆文化软实力的建构之维——以广西桂林图书馆抗战文献研究为例[A];2010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暨第28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皓;;龙陵热的冷思考:抗战文化价值和历史文物场馆[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4 沈泽玲;;创花溪歌舞文化特色品牌前景广阔[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张玉菡;;略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文化的功绩及其经验[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薛新力;王晓静;;抗战文化与面向21世纪的重庆文化[A];历史科学与城市发展——重庆城市史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朱敏彦;齐卫平;;上海抗战文化的发展与抗争[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雷猛发;;壮哉,桂林“三奇”——魏华龄及其《桂林抗战文化史》礼赞[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郑德兴;;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的历史意义[A];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专刊[C];2005年

10 田玄;;八年抗战中国统区抗日文化运动及其作用[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颜毅 温相君;重庆:尽力发掘保护抗战文化[N];中国文物报;2010年

2 张承忠;永安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N];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重庆记者 田凤;重庆白沙 力建抗战文化名镇[N];中国旅游报;2011年

4 撰稿 本报记者 杨力叶;桂林抗战文化城[N];桂林日报;2010年

5 范翔宇;北海“抗战文化”探析[N];北海日报;2011年

6 范翔宇;北海“抗战文化”探析[N];北海日报;2011年

7 记者赵忠洪;专家热议如何保护桂林抗战文化[N];桂林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周向东;保山擦亮抗战文化品牌[N];云南日报;2010年

9 胡爱博 刘恩成;全力推进二十四道拐抗战文化遗产园建设[N];黔西南日报;2011年

10 杨力叶;李建平讲述抗战文化[N];桂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谢廷秋;贵州抗战文化与文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覃卫国;抗战时期桂林教育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志伟;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文化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5 徐健;抗战时期广西报人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丹丹;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瑛;论抗战时期新疆抗战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先友;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经验[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丽丽;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的抗战文化[D];湘潭大学;2008年

5 刘俊;海纳百川:桂林抗战美术开放性特征的历史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兰献;桂林抗战文化对外交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志杰;抗战时期外地、外籍文化人士在桂林的新闻活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邹建辉;《华商报》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9 夏源江;抗战体育文化及其特征解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菊;《时与潮文艺》与抗战时期的文学翻译[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78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78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8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