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35-1937年湖北省土地陈报
发布时间:2019-05-18 23:13
【摘要】: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面临着纷呈复杂的问题,人民生活灾难丛生。人民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也杂乱无章。自从民国以来,土地地籍仍然沿袭着清朝蓝本。由于政治动乱,战争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人口地域变迁巨大,造成地籍混乱局面,严重影响着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土地整理势在必行。 湖北省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位居华中重要地区,但其财政收入连年下跌,尤其因籍混乱不清,严重影响田赋收入,因此土地整理很有必要。抗战前湖北省土地整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土地清丈与清查为主;第二阶段以土地陈报为主,梳理土地陈报的筹办、详述土地报办理过程,得出土地陈报的成果。两个阶段的探索与实践取得相应的成果,但是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对于我们土地政策的制定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本文从20世纪30年代湖北省的农村具体情况着手,阐明土地状况,分析田赋积弊,解读农民生活状况等等,无疑为土地陈报的办理提供了翔实的背景分析。其次,以早期土地整理的探索措施为主,剖析其失败的原因。最后阐述土地陈报的筹办、办理及其成果,总结出其特点与成效,阐明其历史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63
本文编号:2480413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63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翠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杭县土地整理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80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80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