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至民国时期丝绸纹样的传承与变革

发布时间:2019-05-22 22:11
【摘要】:通过清末和民国时期丝绸纹样的对比,从社会变革的影响和意识形态的转变这两个角度,探讨了该时期丝绸纹样题材的传承与延伸,外来纹样的渗透与融合,丝织技术的快速进步,丝织品种的变革等。通过具体的造型手法、布局形式、色彩特点比较分析,表明了民国时期中国丝绸纹样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艺术影响,美术观念由功利至上转为单纯审美,纹样造型由繁复具象趋于简约抽象。与清末"满、多、堆、全"相比,民国丝绸纹样风格有向"简、少、精、新"转变的趋势。
[Abstract]: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silk patter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heritance and extension of silk patterns in this period and the infiltration and fusion of foreign patterns from the two angles of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hang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y. The rapid progress of silk weaving technology, the change of silk weaving varieties and so on.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pecific modeling techniques, layout forms and color characteristics, it is shown that Chinese silk patterns were more and more influenced by western art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concept of art changed from utilitarian to simple aesthetics. Pattern modeling tends from complex figurative to simple abstraction. Compared with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silk pattern styl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ends to be "simple, less, fine and new".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TS941.42;K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冰莹;梁惠娥;毕红军;;近代江南民间丝绸服饰纹样的形式流变[J];丝绸;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果;周波;陈一;李旭东;;传统民居屋顶语言解析——以雷畅故居屋顶装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2 刘春雷;张杰;;中国传统吉祥观念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J];包装工程;2007年09期

3 王爱红;刘春丽;;中国传统吉祥观念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J];包装工程;2010年12期

4 刘红伟;;解析中国民间图案色彩的传承[J];包装工程;2011年10期

5 俞爱芳;朱鸽翔;;立经编纬,纺织纤维的艺术魅力[J];包装世界;2008年05期

6 刘志;徐萃;;唐代宝相花纹艺术构成形式透析[J];包装学报;2010年02期

7 冯丽娟;;鄂州花样剪纸“笔定双钱”纹样解读[J];包装学报;2012年01期

8 宫艳君 ,黄俐君;从辽代绵帽谈缂丝的织造工艺[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余剑;欧潮海;;包装设计的传统图案承扬——以卷式纹样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7期

10 陶红;;蚕桑文化的组织传播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梁惠娥;胥筝筝;;浅析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几何纹样及其艺术魅力[A];“五洋杯”2010年江苏纺织学术论文集[C];2011年

2 陶红;;独立生成与相互融合——民族文化融会中巴蜀蚕桑文化符号构成探悉[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邱红;;汉绣的色彩语言形式探究[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蕊;;浅析满族服饰色彩特点与服装设计应用[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春雷;张杰;;中国传统吉祥观念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6 吴雪平;;中国传统服装中的五色审美研究[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东;明清民居与文人园林中花文化的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叶娇;敦煌文献服饰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刘芳芳;战国秦汉妆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胡孔发;民国时期苏南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谷莉;宋辽夏金装饰纹样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罗yN波;汉唐时期礼仪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温润;二十世纪中国丝绸纹样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朴恩希;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五色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王渊;补服形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10 艾山江·阿不力孜;维吾尔族服饰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清代吉祥纹样在定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伟伟;对中国旗袍文化之美的符号学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邹文兵;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盘长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孔元元;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翡翠制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郝鸣;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静;明代缠枝纹视觉形式语言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胡秋萍;服饰凤纹研究及其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0年

9 胡蝶;关于“花鼓灯”舞蹈服饰的探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严加平;针织童装造型“语言”的研究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良云;试论汉——唐期间中国丝绸纹样风格的演变[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1984年01期

2 解晓红;探析《红楼梦》中的丝绸文化[J];丝绸;2003年01期

3 艾靓;纳米技术与社会变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10期

4 廖军;元代丝绸纹样的艺术特色及尚金习俗[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国人百年服饰:社会变革的晴雨表(英文)[J];Women of China;2008年04期

6 陈松竹;试谈“泥地画法”[J];丝绸;1988年03期

7 戴国;;传统红木家具的传承与创新[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年08期

8 汪开庆;黄璜;;从黄金酒广告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12期

9 贝虹;;刺绣工艺与民俗文化的传承[J];丝绸;2010年04期

10 赵安;;关于蓝印花布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玉非;;建国初期的社会变革与教会学校的消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蒋红梅;;试论文学创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大均;陈旭;;“我国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周新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5 王欣;;浅谈信息资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马涛;;试探荀子“性恶论”在当时社会变革中的进步性[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7 厉无畏;;“孙中山与社会变革”学术研讨会开幕词[A];近代中国(第十一辑)[C];2001年

8 张同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社会变革论略[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9 新关辉夫;;日本的社会变革与大学的使命——以明治时期为中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10 高永丽;;浅谈科学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采访人 马雪芬 受访人 热拉尔·德罗克莫雷尔;杂志走在社会变革的前沿[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赵何娟;程乐华:SNS将带来新一轮社会变革[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陆天明;在中国社会变革中“到场”[N];文汇报;2001年

4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贺卫方;司法改革与社会变革[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傅慧军;将军事变革融入社会变革之中[N];解放军报;2003年

6 孟广林;社会变革与西欧文艺复兴的酝酿[N];学习时报;2004年

7 特约专家 王建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博士;一场由水资源胁迫诱致的社会变革的成功探索[N];中国水利报;2006年

8 记者 管晶晶邋李凝;北京论坛热议社会变革中的大学发展[N];科技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tD;出发,与世界同行[N];国际商报;2008年

10 哈尔滨学院 杨晓梅;忧患意识与晚清社会变革[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刁桐;社会抗争的治理之道[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国军;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动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翟建宏;管子经济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罗甜田;世俗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葛国耀;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社会工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赵先政;汉剧传承发展与保护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7 郑国华;社会转型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8 傅静;意识形态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D];山东大学;2005年

9 沈t ;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10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姗;商代青铜器兽面纹与良渚玉器兽面纹关系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2 路文忠;革命英雄主义的传承及其时代培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巩s,

本文编号:2483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83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f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