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语对校”的晚清译著《植物学》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4-5;K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锋;;“波动光学知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01期
2 叶璐;田锋;;《天文启蒙》两个中译本考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11期
3 黄河清;;“细胞”探源[J];中国科技术语;2016年05期
4 邓亮;;江南制造局科技译著底本新考[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6年03期
5 孙雁冰;;李善兰科技译著述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6 张钫;;传统绘画与西方动物学的交会——科技史视野下的吴友如《中外百兽图》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6年02期
7 白鸽;秦茂盛;;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翻译出版活动及其影响[J];出版发行研究;2016年05期
8 杨莎;;被遗忘的自然体系传播者(1790—1820)[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04期
9 孙海琳;;晚清出版的汉译农书观察[J];出版广角;2016年02期
10 冯书静;仪德刚;;《势力不灭论》英译底本及术语翻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必胜;《代数学》和《代微积拾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尹延安;传教士中文报刊译述语言文化研究(1815-1907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楠;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1873-1937)[D];西北大学;2012年
4 刘祺;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1840-1911)—医术、文化与制度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2年
5 张晓川;从新知到常识[D];复旦大学;2011年
6 聂馥玲;晚清科学译著《重学》的翻译与传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镱文;近代西方化学在中国的传播[D];西北大学;2009年
8 赵中亚;《格致汇编》与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D];复旦大学;2009年
9 闫俊侠;晚清西方兵学译著在中国的传播(1860-1895)[D];复旦大学;2007年
10 赵广军;西教知识的传播与晚清士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菲;晚清译著《地学浅释》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2 翟昕;从《点石斋画报》看晚清西医在中国的传播[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徐丹慧;晚清译著《化学鉴原》的翻译与传播[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俞星月;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的译介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展文婕;中国近代生物学科的建立与发展(1840-1937)[D];河南大学;2015年
6 杨兰;晚清科技文献官方、民间、宗教三大作者群体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窦宁慧;《格致汇编》中化学知识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8 任少执;西学东渐中在华传教士对我国社会作用与影响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9 宋慧慧;以《代微积分拾级》为例看晚清教学西化的基本完成[D];东北大学;2013年
10 任莎莎;墨海书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88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88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