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理论创新论

发布时间:2019-06-17 14:31
【摘要】:《新民主主义论》立足于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在道路上完成了从苏维埃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在理论上实现了三民主义思想体系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整合,在文化上弥合了传统文化、启蒙文化、革命文化之间的裂隙。《新民主主义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抗战建国的理论纲领和引领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旗帜。
[Abstract]:Based on the unity of the minimum and supreme programs of the Party, the New Democracy Theory has complet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Soviet revolution to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on the road, realize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system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and the communist ideological system in theory, and bridged the gap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enlightenment culture and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The New Democracy Theory fully embodies the road self-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Theoretical confidence, institutional confidence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The new democratic culture has become the theoretical program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he cultural banner leading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左翼文艺运动与中国苏维埃运动关联研究”(批准文号:13AZW0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衍增;;王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功过再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董四代;;从五四启蒙到科学发展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董四代;;从五四启蒙到科学发展观[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朱家梅;李静雅;;20世纪90年代以来胡乔木中共历史研究述评[J];北京党史;2010年04期

5 张卫波;;“和平民主新阶段”思想探因[J];北京党史;2012年03期

6 张明仓;李大钊哲学思想的演变及其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7 余小勇;;毛泽东应对重庆谈判的高超谋略艺术[J];才智;2011年12期

8 祝天智;;“联合政府”口号的博弈论分析[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9 董四代;;从五四启蒙到科学发展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艺芬;;文学立场的抉择——以丁玲和王实味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程珂;;中国学者对建国前后中共对美政策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时存鲁;王守福;;中共中央一枝笔——胡乔木[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3 梁中堂;;毛泽东人口思想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石仲泉;;毛泽东与延安整风运动[A];毛泽东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5 章百家;;目标与选择——中国对外关系演进的历史经验及启示[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邓亚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高璐佳;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杨全海;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彦虎;政治精英再生产与政党发展[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蕾蕾;社会身份理论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茂森;毛泽东人民军队制度建设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尹占文;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洋;论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发展的有机统一:从马克思到邓小平[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虎林;当代人格教育的理论求索与时代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东明;皖南事变严重损失的原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高喜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战略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3 游云琳;萧军解放区时期文艺观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方建;毛泽东学习思想及其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启示[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唐艳玲;陈独秀与共产国际、联共(布)关系研究(1920-1927)[D];西南大学;2011年

6 宿秀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佟铁刚;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豪媛;1976-1982: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思想”话语演变考析[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1年

9 张克强;我国公民人格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杰;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成贵;抗战时期中共对三民主义之论评[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程舒伟;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与三民主义论战[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汪智力;丁娣凤;;新民主主义文化与抗战时期的中华民族凝聚力[J];沧桑;2008年01期

4 李丽;;抗战时期中国科学化进路[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牛晶晶;许春玲;;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及当代价值[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7期

6 房世刚;栾雪飞;;1939—1940年前后国共两党关于三民主义论战的特点论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01期

7 陶晶;;浅谈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原因[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1期

8 张德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文化[J];世纪桥;1995年Z1期

9 窦红莉;潘祥超;;再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张运洪;;土地革命前期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柴怡峗;;抗战时期关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讨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2 周淑文;;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文化观与根据地文化建设[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3 张玉菡;;略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文化的功绩及其经验[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范小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与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化(以1927—1940年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5 马建昌;张颖;;20世纪40年代的文化论争及其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胡绳玉;;孙中山和他的联共政策[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7 刘会军;杨宇辰;;1943年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一场论战[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屈雅君;;孙中山治国主张与国民经济发展小议[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澄波;;孙中山的振兴实业与工业发展[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王丽荣;;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A];近现代史与国情问题研究[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继承历史遗产 推进理论创新[N];解放军报;2005年

2 姜长斌;列宁的《两种策略》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N];学习时报;2001年

3 王也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探寻三民主义真谛[N];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马勇;抗战时期有关三民主义的论争[N];团结报;2010年

5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久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几个研讨热点[N];北京日报;2010年

6 张学森;抗战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王敏;抗战中的新文化建设[N];学习时报;2005年

8 贾葭;法西斯主义在华的六年试验[N];东方早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柴葳;开天辟地育新生[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南方日报记者林亚茗 曹斯 通讯员 欧阳乐耕 整理 实习生 何瑞琪 谢美玲 沈卫红;同盟会在日首提三民主义[N];南方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赫坚;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认识的演变研究(1921-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房世刚;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对三民主义认知与践行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建娥;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历史经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滕峰丽;戴季陶的前期思想与三民主义(1909-1928)[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易仲芳;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1927-1949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鲍伯丰;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文化的变迁[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郑国瑞;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赫崇飞;张闻天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任远;民主与建国—中国中间路线研究(1927-1949)[D];湖南大学;2011年

10 王向民;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京武;论张闻天的新民主主义理论[D];西南大学;2007年

2 潘宏波;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于“三民主义”的论战[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童海林;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认识研究(1919-1949)[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思华;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少年中国学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安丽;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机制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洪波;1927~1937中国童子军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王树龙;林森政治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永莲;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教育政策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彤宇;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党化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中新;国民党新疆省党部活动述论[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01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01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8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