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百周年四题
[Abstract]:The May 4th Movement is a decisive battle between the new and the old trends of thought in Chinese society. The debate over its evaluation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reflects different demands on where to go within Chinese society. "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is not only a supplementary lesson in the thought of the 1911 Revolution, but also the ideological forerunner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is a historical necessity and contributes to it; the saying that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interrup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false word that runs counter to the historical reality; and what is important is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patriotism, democracy, science, innov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
【分类号】:K26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集》饮食文化分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吴文南;;论《圣经》中人的存在——人与天地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于翠玲;;孙中山《实业计划》对印刷工业的论述及其影响——以民国时期印刷杂志对“总理遗教”的阐释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王和生;“循常”与“超越”——试论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6 王渊;;论孙中山的国民教育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陈鹏鸣;试论康有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8 李伟,司桂梅;孙中山权力制约思想探析[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9 李国环;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10 汤奇学;晚清政治思想超前发展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王义;;浅析新儒家对经济的态度——以贺麟为例[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白中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中国命运[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5 廖加林;;公私观念与公德、私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吴忠民;;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9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石河;;论孙中山教育思想中的革命精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张卫莉;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楠;贺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聪影;论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构建及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翠杰;论和谐社会建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杜全伟;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艳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道德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颐;;重温“五四”精神:捍卫启蒙[J];粤海风;2001年03期
2 张全之;“五四”精神传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J];书屋;2003年04期
3 哈战荣;“五四”精神的再认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年05期
4 陈立中;;“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5 石学峰;;浅论“五四”精神的现代传承[J];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06期
6 钱淑兰;毛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做新时期优秀青年[J];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石学峰;;“五四”精神的内在本质和现代传承[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8 何晓明;;“态度”、“思想”不可混淆,“民主”、“科学”互为前提——关于“五四”精神的再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9 何晓明;“五四”精神的文化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10 陈依元;“五四”精神:反思与超越[J];青海社会科学;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附录二:已出《时代与思潮》(1—6期)全目[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共青团呼和浩特市委员会;弘扬“五四”精神 建设和谐首府[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2 闫旭;弘扬“五四”精神 树新风 促发展 做合格团干部[N];四平日报;2008年
3 周晗邋瑞华 杜彪;学“五四”精神 讲理想信念[N];扬州日报;2008年
4 张思宁;节日里的“五四”精神[N];辽宁日报;2008年
5 实习生 齐展;“推进转型 青春建功——辽源青年协力行动”全面启动[N];辽源日报;2008年
6 朱敏丽;“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论坛举行[N];泰州日报;2008年
7 ;团委召开纪念“五四”运动座谈会[N];那曲报;2009年
8 ;弘扬“五四”精神推动红河新发展[N];红河日报;2009年
9 杨卫泽;弘扬“五四”精神 做无愧于时代的无锡青年[N];无锡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李凤霞;我市各界青年隆重举行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N];周口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立群;“五四”精神的孵化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付季双;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评述之嬗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02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0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