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柳河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8 11:40
【摘要】:辽河有东、西两源,柳河是其西侧流域上一条支流,是辽河泥沙的重要来源。清末,柳河历年为患剧烈,官方开始对其进行整治,但仅限于小范围疏浚和修建小型土坝,水势稍大即行冲决。随着东北地区的开发,政府力量加强与士绅阶层兴起,对柳河开始进行较大范围的勘察和修堤工作。随后,民间力量逐渐兴起,开始自行在整个流域内陆续修建水利设施。民间为治水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规定简章、划分权责、筹措资金等。民间自治在民国中期以后水利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成为主导力量。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对清末民初柳河防洪治水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对柳河基本概况、河道变迁和水患频发进行具体叙述。随后,因柳河历年水灾频发,分析了水灾对社会和人民的破坏性影响。第二部分,介绍了清末“培堤植柳”思路及相关实践,分析了清末民初官方治理的有限性和民间自主治理的发展情况,重点指出治理主体开始从官方转向民间。随后,介绍了在清末民初治理建设中产生的水利纠纷情况。第三部分,分析总结了关于近代柳河治理的特点,并对治理进行评价。清末民初随着政府职能逐渐减弱,伴随的是民间力量的兴起,民间开始积极进行水利建设,政府对其进行批准和技术性支持而参与其中。在屡修屡治中,治理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依然未能改变其水患频发的特点,对其治理进行分析得出柳河治理的关键在于治沙。
【图文】:

柳河,辽河,水患灾害,河段


柳河是辽河的一个支流,是辽宁西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多沙河流。因柳河河大,而新民县以下河段地势平坦,水流较慢,泥沙容易沉积河道,河床抬大水极易使下游河道产生改道,水患灾害不断。 柳河概况柳河在辽代、金代、元代时称羊肠河,,“清末彰武以上河段为扣河,以下”①。柳河发源于内蒙古奈曼旗、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随后入辽宁省阜新县、新民县,最后于新民镇东南王家窝堡注入辽河,全河“河长253公里积5791平方公里”②。河流流经地区高低悬殊,西部地区高达400-700米,省后降至180-250米,入辽河的河口处仅有26米。流域内多低山丘陵,沟植被稀疏,且辽宁西北地区多风、干旱,因此水土流失严重。

示意图,柳河,河道变迁,示意图


河水直接冲击地表土层,携沙进入下游河道上地势较高,水流迅速,而下游坡降较低只有 1.2‰-1河道,狭沙而下,河流向下而行,却坡降突缓,流速减道。河道沉淤逐年累加,最终造成柳河河床升高,河流变迁频繁,历史上在闹得海以下变化较大。随后,柳河经已定,下游仍不时泛滥。年间(1736-1795),柳河“无正统汜溢于新民或白旗1875-1908)在新民县城以北四十里左右直至,这段河下河段仍然无固定流向。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绍洪;向秋兰;;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实践意义[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陈杨;;辽河各水沙来源区对下游泥沙沉积的影响[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5期

3 孙杰明;;柳河流域来沙与产沙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7期

4 张士尊;;清末辽河航运与东北经济一体化的进程[J];学术交流;2008年06期

5 钱杭;;共同体理论视野下的湘湖水利集团——兼论“库域型”水利社会[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6 行龙;;“水利社会史”探源——兼论以水为中心的山西社会[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赵坤丽;谷笑言;王志刚;吴瑕薇;王继芳;;对西辽河河道特性的分析[J];内蒙古水利;2007年03期

8 孙博;崔洪斌;林洋;;柳河防洪治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9 臧乃康;;多中心理论与长三角区域公共治理合作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05期

10 王福林,牛宝昌;河道清淤疏浚是解决辽河干流防洪的重要工程措施[J];东北水利水电;200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大鹏;二十世纪20年代沈阳地区防洪堤坝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37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37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c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