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新政治实践与孙中山“以党治国”理论的衍生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258;D69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国;;国民革命运动与文化的现代启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陈金龙;;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社会中间阶层对维护稳定的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5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7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范逢春;我国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沈素珍;;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德治”与“和谐”——以《大学》为中心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王宪明;杨琥;;五四时期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阵地——《晨报副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与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艳;;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及其发展[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深圳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组;葛明;黎军;;深圳市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报告[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2[C];2008年
3 叶富春;王呈旭;李伟;;和谐的社会秩序与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关于中国特色发展路径的理性思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王建华;;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创新能力[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习裕军;宋国春;;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魏红英;;深圳行政三分制改革中政治发展逻辑的解读[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8 闫建;;效能型政府建设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邓集文;;论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的推进战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蔡潇彬;;加强政府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尚欢欢;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代价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季晓希;试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郑文如;俄罗斯政党政治改革的进程及其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楠;贺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秦佳;国民党民众运动研究(1924—1937)[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聪影;论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构建及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忠强;刘转玲;;政党政治语境下孙中山民元让位问题辨正[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常泓;;民初政党离合对孙中山政党政治思想影响新探——兼论对政党道德观的影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肖铁肩;谭先龙;;孙中山为何视同盟会为革命党而非政党[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莫世祥;党国政制的肇基——民初革命运动的历史抉择[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5 陈虹娓;孙中山与民初政党[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6 王业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政党体制的选择[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7 陶用舒;孙中山的实业建设与宋教仁的政党政治[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8 陶用舒;辛亥革命后的孙中山、黄兴、宋教仁[J];云梦学刊;1996年01期
9 高红霞;民初孙中山对袁世凯的策略及其原因[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10 尚明轩;孙中山与民初国民党[J];近代史研究;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勇;;孙黄理念之差异[A];黄兴研究文集[C];1994年
2 李大钧;李大宏;;辛亥革命与孙中山政党政治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仲山;;浅论孙中山“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战略思想[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4 王成礼;刘传学;;论孙中山的道德观[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5 韦泽方;钟美娟;;孙中山与梧州研究的初步成果述评[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藤井f三;;孙中山的对日态度——从对日依靠到对日批判[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7 周铁农;;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开幕词[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严昌洪;;从梧州到桂林——孙中山革命征途的一个缩影[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邱捷;;孙中山的北伐战略与“三角反直同盟”[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吴忠才;;孙中山以广西为重要革命基地的历史考察和思索[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莉;探寻孙中山在北京碧云寺亲手救治的古柏[N];中国档案报;2005年
2 沙寒;孙中山赞美女性语惊四座[N];人民政协报;2002年
3 陈光中;80年前孙中山先生的最后行程[N];协商新报;2005年
4 黄流;访翠亨——孙中山故居[N];四川政协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曾淑花;科教兴国 矢志不移[N];中山日报;2006年
6 吴亚明;台湾民众纪念孙中山逝世80周年[N];人民日报;2005年
7 陈贤庆;孙中山遗脏有故事[N];中山日报;2007年
8 陈贤庆;孙中山领导惠州三洲田起义[N];中山日报;2008年
9 苑书义;理想、策略与现实的冲撞[N];光明日报;2001年
10 周兴梁;孙中山——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N];团结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联平;晚清、民初及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政党监督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郑淑芬;近代中国人治、法治的冲突与嬗变[D];吉林大学;2008年
4 雷家军;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淑娟;吴景濂与民国政治:1916~1923[D];复旦大学;2007年
6 瞿骏;辛亥革命与城市公共空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尚红娟;革命党精英在联俄容共后的蜕变[D];复旦大学;2008年
9 汪巧红;民国时期湖北的新县制研究(1939-1949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中林;南京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先龙;孙中山的政党转变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张慧卿;闽南护法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柏杨;孙中山人才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孙沂凤;孙中山黄兴军事思想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韩健;圣人视野中的革命[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付伟云;孙中山与广东农民运动[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7 卢庆雷;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产生与发展[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杨君;评北洋天枭徐树铮[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薇;孙中山文化整合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孙海英;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北伐观的多维透视[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41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4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