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江南地区乡村血缘共同体的更新——以江苏省无锡市村前村为例

发布时间:2019-09-29 19:15
【摘要】:在近代,江南地区部分乡村的血缘共同体发生转型。以胡姓为主的无锡市惠山区村前村的血缘更新表现如下:族田衰落,新学借助宗族资产兴起以及宗族人员流出。江南乡村血缘关系的减弱是近代国家建立的重要一环。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K258;C912.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建新;;“氏族”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章礼强;汪文珍;;市民社会、(市)民法及其构建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马特;;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杨光;傅文魁;;刑事和解与公诉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朱富强;;协调和监督两类功能的角色变化与法律的未来发展——兼论法律的本质功能及其现实异化[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甘品元;;改革开放以来毛南族婚姻行为变化的社会性别解读——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L屯为例[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郝建臻;;干部作风建设的法理学解读[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聂会会;许艳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女性参与的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9 杨青新;;《尔雅·释亲》的文化说解[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10 周贤润;;屯堡族群通婚圈的社会人类学考察[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晖阳;黎族婚俗视野下的法律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晨超;论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琪;论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艳荣;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夏君;质疑劳动力租赁:《法国民法典》第1710条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陈志刚;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王钢;故意杀人罪立法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9 章挥;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喻睿之;论民事主体类型的演进[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正芒;论抗战后期大后方文化运动重心的转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倪薇;试论蒋介石抗日态度的嬗变[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吴宪;;直隶士绅与义和团运动[J];社科纵横;2010年08期

4 喻国荣;抗战初期国民党军事战略的转变及其原因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魏继昆;试论民国时期梁漱溟宪政态度之转变[J];历史教学;2003年01期

6 钱念孙;朱光潜与“五四”运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朱洪;;论陈独秀向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转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李迎超;陶磊;;试析黎元洪在武昌起义期间的转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9 陈策;;1957年前后党对法制从扬到抑的转变——兼论毛泽东此间对法制的态度[J];理论界;2008年12期

10 何永传;;宋庆龄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美华;夏正伟;;试论日本投降后在江南地区的缴械[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吴芬;;近代中国研究生的培养方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朱浒;;“丁戊奇荒”对江南的冲击及地方社会之反应——兼论光绪二年江南士绅苏北赈灾行动的性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4 马俊亚;;近代江南地区大资本之间关系辨析[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5 朱浒;;跨地方的地方性实践——江南善会善堂向华北的移植[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6 姜建中;;高校中国现代史教学要突出党建教育[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林芊;;维新思潮下的贵州近代教育与贵州的近代化[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8 杨小辉;;觉醒与呐喊——20世纪初新知识阶层的“中等社会”论说[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王成礼;刘传学;;论孙中山的道德观[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10 胡立志;;试论五师军校教育的阶段性与基本经验[A];雄师奇观——纪念新四军第五师建军50周年论文专辑[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钟凡勇;苏嘉铁路:八年悲壮史[N];嘉兴日报;2005年

2 许纪霖;重建社会重心: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N];文汇报;2007年

3 胡学常;“转型时代”的民族想象与文学表达[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朱季康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鸦片战争与江南社会:清季诗歌的双重“意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反击国民党“清剿” 扩大游击区[N];东莞日报;2011年

6 周延胜 江苏省委党校;形势比人强:南洋劝业会亏空时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马俊亚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非内卷的区域:近代淮河流域经济开发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鸿山;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王加华;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节律与乡村生活周期[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敏;世医家族与民间医疗:江南何氏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仲兆宏;晚清常州宗族与社会事业[D];苏州大学;2010年

5 昝金生;民国时期江南农村金融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董强;近代江南公共危机与社会应对[D];苏州大学;2012年

7 徐宁;女校与近代江南社会的变迁(1850-1931)[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周敏之;王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李沛霖;抗战前南京城市公共交通研究(1907-1937)[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熠;承先与启后[D];安徽大学;2005年

2 王红梅;李大钊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述论[D];河北大学;2005年

3 孙萍;民国时期江南旅游的近代化历程(1912-1937)[D];扬州大学;2005年

4 龙雪飞;五四前后毛泽东社会改造思想的转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敬;近代江南地区缫丝业女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袁轶峰;清末江西新式学堂与社会变迁[D];南昌大学;2005年

7 王景龙;晚清时期湖南慈善事业研究(1840~1911)[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郑几纬;延续与转变:建国初期的冬学运动(1949-1956年)[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周思超;近代江南生活环境变迁与社会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姜雪;近代江南地区公共水域捕捞权浅析:以苏州地区“官河”筑簖纠纷为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44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44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e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