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北洋史研究的新视野——“第二届中华民国史高峰论坛”综述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K2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姬丽萍;体裁创新 注重学术──评魏宏运主编七卷本《民国史纪事本末》[J];历史教学;1999年05期
2 孙思白;试论军阀史的研究及相关的几个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1982年06期
3 苏全有;任同芹;;对吴佩孚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王春南;国内外民国史学者的一次盛会——第三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宁召开[J];民国春秋;1995年02期
5 王春南;民国史研究的新阶段——张宪文教授访谈录[J];民国春秋;1998年04期
6 徐苗青;近代山东风云的历史长卷──评吕伟俊著《山东民国史》[J];山东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7 徐梁伯;寻找历史的经脉和穴位——读李良玉撰《新编中国通史》民国分册[J];开放时代;1997年01期
8 ;《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七年各期目录[J];近代史研究;1987年06期
9 曲直;民国史上著名的祭文[J];民国档案;1994年02期
10 黄小忠;;浅谈档案史料在民国史研究中的运用问题[J];档案学通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师渠;;近代史教材的编撰与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赵馥洁;;《乾县民国史稿》序[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一年)[C];2011年
3 姜涛;;近代史就是要近[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唐仕春;;试论北洋时期在京同乡会馆中的请托活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5 ;相关链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6 詹仕春;;绥远土默特摊差交涉:五族共和下的蒙汉族群互动(1911~1928)[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7 郑大华;王毅;;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张海鹏;;在黄兴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词[A];黄兴研究文集[C];1994年
9 周斌;;清末民初“国民外交”一词的形成及其含义述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10 ;编后记[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黄敏兰;近代史研究需要理论上有突破[N];北京日报;2011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马勇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整理;近代史研究仍大有开拓空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南方周末记者 赵蕾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沈茜蓉;民国史修撰四十年的秘辛[N];南方周末;2011年
4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徐秀丽;与时代同行[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组撰稿:新华社记者 邬焕庆;东北沦陷14年,损失130多亿美元[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6 ;进一步发展中华民国史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杨涛;军绅与文化[N];中国信息报;2008年
8 徐世平 李杰;辛亥革命元老失意转著民国史[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9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喜所;历史在多元与僵化间变奏[N];太原日报;2010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民国史研究室 赵利栋;民国史研究之新进展[N];北京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炳三;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路云亭;义和团与戏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向军;晚清华侨与中国经济现代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左世元;近代中国政派、政要之对日态度及策略研究(1915-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宏;义和团迷信及其社会反应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颜小华;美北长老会在华南的活动研究(1837-1899)[D];暨南大学;2006年
7 丰箫;1945-1949年浙江省嘉兴乡镇自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岳巍;论1900—1924年中俄关系之特点[D];外交学院;2007年
9 刘力;晚清彩票述论[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雷;误读的共和:1916-1924年的北京国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燕;电报与北洋时期的政治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学强;北洋时期“甘肃八镇”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3 衡芳珍;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劳工立法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唐仕春;北洋时期在京同乡会馆的请托与受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张季;民初“二次革命”前知识分子群体宪政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孙占萍;简评近代山东教会学校教育[D];山东大学;2008年
7 段艳;北洋时期的国地财政划分(1912—927年)[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邓思敏;华盛顿会议期间的国民外交(1921.6~1922.2)[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立冬;1870年至1895年直隶教案中的地方外交[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思祥;河南善后救济分署研究(1946—1947)[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2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52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