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0 13:42
【摘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浙江的抗日战争持续了整整八年之久。从1937年11月4日夜浙江抗战开始,到1945年9月4日中方受降代表在富阳县宋殿村接受日军投降,浙江八年抗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浙江军民的坚决抵抗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在抗战中涌现出许多英勇抗敌的抗日英雄,为了纪念这些抗日英雄,浙江省各地陆续修建了许多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为了更深入的研究这些纪念设施,本文以浙江省馆藏档案为研究线索,在实地或文献调查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内各个时期修建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为研究中心,探讨其修建所内含的背景和社会意义。由于浙江省内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数量较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故本文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纪念设施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修建的时间、特征、背景、过程、现状以及所涉及的相关战争情况等各方面展开论述。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浙江省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的调查,其中包括关于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公祭活动、维修重建等相关政策以及本人两次到浙江进行实地考察的调查记录。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浙江省内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的修建,其中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抗日战争期间、抗战胜利后到1949年、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主要介绍了这四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纪念设施及其修建背景。第三部分是结束语,主要介绍修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的特点、功能和社会意义。我们认为:浙江省内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共有82处;从类型上来看,以群体纪念设施为主,烈士陵园最多;改革开放以后修建的数量多于其他时期;省会杭州市数量最多,是浙江省抗日的主要地区,存在大量抗日遗迹,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浙江省境内,未被日军窜扰过的只有7个县;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意识形态影响,修建的综合性纪念设施比较多,专题性纪念设施比较少。这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的修建是教育和激励后人爱国主义最好的途径之一,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虽然离我们已遥远,但却具有极深远的价值。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进行了长达14年的侵略,除极少数人由于主客观原因出卖国家利益,绝大多数的国民仍保持着中华民族的气节,始终同日军展开艰苦顽强的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此伏彼起,从未间断。历史证明,浙江人民反对日本侵略者、争取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是整个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研究这一段历史,目的是反省历史,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日本所犯下的罪行给中国人民以及亚洲许多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是血的事实和教训。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唤起国人的振奋精神,努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图文】:

照片,纪念碑,杭州市,浙江省


我们还到浙江省档案馆和浙江省图书馆志、县志及其它相关文献。 6 日的午后,我们按计划来到了位于杭州市的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滑,也许是由于下雨的缘故,来西湖游览的观。我们看到了如下图照片所显示的纪念碑刀的士兵身上我感受到了抗日将领的果敢与 年的淞沪会战距今已经有 83 年的历史了,为初发起筹建,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创作了纪念碑”,民国时期的杭州市政府将这座纪顶雕刻着两个人像。纪念碑虽然在 1964 年史,没有终止对抗日阵亡将士的纪念,,于是03 年将纪念碑重新修筑,也就是我们现在看

平面图,国民革命军,陆军,平面图


位于杭州市西溪路 73 号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修建于 1946 年,是为纪念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而建,是为纪念在那场战争中为了国家利益、民主利益奋力抵抗的鲜活生命,是那种不屈不饶、不怕牺牲的精神。正是有了这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我们的情感才有了依托,纪念才更加真切。经过春雨洗礼的杭州愈加显得清亮,前来观看纪念坊的游客寥寥无几。纪念坊是古老样式的中国牌坊,在修建之初,牌坊的北面本来是一座墓园,里面埋葬着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但是建国后,由于城市建设的影响,墓园被毁,被建成一片住宅区,所幸牌坊还被保留下来,虽然保存完好但现在看来已经年久失修、古老陈旧。纪念坊约为 7 米高、8 米宽,牌坊后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雪冬;;魂归“9·11”纪念地[J];世界文化;2008年11期

2 王成;建立名人纪念馆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1993年04期

3 ;山东省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保护管理规定[J];山东政报;2001年01期

4 石英;;过国耻纪念地(组诗)[J];诗刊;1995年12期

5 杨东晓;;复活行动[J];新世纪周刊;2007年27期

6 小止斋;;如何认识“碑”与“帖”[J];青少年书法;2012年09期

7 ;红色旅游情报[J];神州;2007年04期

8 ;纪念地[J];风景名胜;2007年11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钱奇;周建华;;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红色纪念地社会效益最大化刍议[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下)[C];2011年

2 ;全国王阳明纪念地旅游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汇报材料[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各地各界隆重纪念革命先烈,牢记复兴使命[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2 张广瑞;汶川地震“纪念地”可否创5A[N];中国旅游报;2012年

3 记者 申文利;第二届全国陈云纪念地协作发展年会座谈会在临江举行[N];长白山日报;2009年

4 特派记者 周小华;将芷江设为抗战胜利纪念地[N];长沙晚报;2014年

5 记者 张跃 通讯员 倪奕忠;中共市委书记牵头督办民革提案 广州打造近代革命策源地品牌[N];团结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红 实习生 王昕欣;名人邮票热销名人纪念地[N];经济参考报;2006年

7 早报记者 臧鸣;上海将推进改建抗战纪念设施[N];东方早报;2014年

8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 张谨;以活动创新助推红色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1年

9 聂晓民;红色景点讲解的“五要五不要”[N];中国旅游报;2005年

10 记者 李旭;我省建成“三基地一窗口”达规划总数的97.73%[N];四川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植;江苏省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的调查与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袁慧;媒体纪念中的“抗日战争”记忆[D];复旦大学;2014年

3 宋丹;湖北省抗战烈士纪念设施调查与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田野;浙江省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调查与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冯博;吉林省抗日烈士纪念设施调查与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王治;纪念地空间保护与展示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7 彭舟;我国地震纪念场所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丹;基于环境认知的灾难纪念型景观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董翌;河南省抗战烈士纪念设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0 吕友乾;雅安市烈士陵园的现状和保护初探[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58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58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f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