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人力车夫群体文化探析

发布时间:2019-11-11 13:24
【摘要】:近代上海人力车夫之间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心理与行为的相互影响,产生一些共同的观念和态度,逐渐形成了这个群体的文化。从空间上看,人力车夫群体文化是一个地理上的空间概念,具有地域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梅定;近代上海历史档案的概貌和开放利用[J];档案与史学;1995年06期

2 吴景平;对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变迁的思考[J];档案与史学;2002年06期

3 魏斐德 ,陈雁 ,周育民;近代上海的鸦片与犯罪[J];档案与史学;2003年06期

4 陈艳球;;近代上海外资企业的广告经营策略——以英美烟公司为例[J];装饰;2006年11期

5 袁蓉;;缝纫机与近代上海社会变迁[J];史林;2011年02期

6 高振农;天台宗与近代上海佛教[J];东南文化;1994年02期

7 江庆柏;;“近代上海词人及词籍考略”订补[J];文献;2005年02期

8 郭卫东;;基督教会与近代上海的特殊教育[J];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9 张伟红;论近代上海海关税务司制度的建立[J];山东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10 朱从兵;上海小刀会起义的酝酿与太平天国的关系初探[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海兵;;人口汇聚与近代上海的崛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帮会与近代上海”学术讨论会简讯[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3 ;书讯[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4 夏菁;;春柳派与近代上海[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葛壮;;近代上海穆斯林商人的特征与文化贡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杨枝青;陈沛沛;;近代上海中医疫病理论与实践的“海派”特征[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潘连贵;;从近代上海金融市场看茶会文化[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1994—1997)[C];1998年

8 沈祖炜;;从房地产、公用事业看近代上海成为全国经济中心[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9 王列辉;;近代上海港临港集聚形成的机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10 葛壮;;近代上海回商群体的特征与文化贡献[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熊月之;多元文化中的近代上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沪档;合作研究近代上海金融档案史料[N];中国档案报;2010年

3 记者 彭德倩;整理研究近代上海金融史料[N];解放日报;2010年

4 熊月之;上海历史文脉与城市雕塑[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徐u!民;对市民社会的历史解读[N];光明日报;2007年

6 ;乡村里的都市与都市里的乡村[N];文汇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望田;西法东渐浸染中国近代法文化[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作者为上海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李一翔;近代的上海外滩与外资银行[N];经济参考报;2007年

9 驻沪记者 张莉邋通讯员 张丽;老字号飘香上海滩[N];医药经济报;2008年

10 葛剑雄;近代上海与辛亥革命[N];文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彦军;近代上海社团发展及其社会管理意义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2 陈t ;近代上海城乡景观变迁(1843-1863年)[D];复旦大学;2010年

3 翟旭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研究(1927-1937)[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4 牟振宇;近代上海法租界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1849-1930)[D];复旦大学;2010年

5 常国良;近代上海商业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于珍;近代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仇f ;近代狭邪小说艺术史论[D];扬州大学;2008年

8 吴俊范;从水乡到都市:近代上海城市道路系统演变与环境(1843-1949)[D];复旦大学;2008年

9 邱国盛;现代化与中国大城市外来人口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武强;近代上海港城关系研究(1843-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捷;近代上海工业与南洋贸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施如怡;近代上海医学教育的“英美体系”[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3 宋义丽;流亡上海[D];同济大学;2005年

4 汪旭娟;近代上海电影与社会生活关系研究(1927-1937)[D];上海大学;2011年

5 周静;近代上海笺扇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熊友冬;近代上海工商业者的佛教情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莉;陆士谔小说与近代上海元素[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妍丽;近代上海独立式花园住宅屋顶形态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李雷;近代上海房地产经营活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台冠楠;近代上海戏剧业与电影业的关系研究(1896-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9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59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9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