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中共上海地下党难民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1 09:50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的难民问题,是近年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专题之一,抗战初期上海的难民问题又可作为其中的研究重点。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难民工作曾被誉为“一个成功的创举”,它是当时上海地下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孤岛”时期抗日救亡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日本侵略战争直接导致的上海规模浩大的难民潮骤然形成之际,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难民工作,就从党依靠在各个系统中的力量分散进行中开始形成的。中共江苏省委刚刚重建,就面临着上海沦陷的复杂局面,在工作千头万绪,政治环境艰险复杂,主观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它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难民工作,成立难民委员会,加强对难民工作的统一领导;以收容所为依托,在难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阶级教育;并在难民中发展党员;输送难民参加新四军。 从笔者目前所掌握的文献史料来看,史学界对于这个课题的论述基本上尚在对国民党政府或民间救济机构对难民的救助面上,而对中共的难民工作之研究还相当薄弱,史料的整理和利用也很不充分,仅在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专述中被附带提及,尚未见到对该课题进行专门系统研究的论文或专著。笔者拟据分散各处的报刊、档案和资料汇编,对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难民工作做一个概述,以补充专题研究的薄弱环节。 本文以党的难民工作开始形成,统一领导,深入发展,大规模转移四个发展阶段为四条纬线;将党开展上层统一战线,加强对难民的文化、思想宣传教育,并在收容所建立党组织为三条经线,交织起来,全面展示在抗战初期,在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如此大规模的难民潮中,中共上海地下党难民工作突出的成绩。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抗战飞行日记》[J];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02期

2 文菲;;香港沦陷[J];港澳经济;1998年06期

3 丁戎;;国内抗战时期难童救助研究综述[J];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02期

4 谢廷秋;;抗战时期的贵州文学景象[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5 魏彩苹;;民生视角下的陕甘宁边区抗属优待救济[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侯龙;;近十年敌后抗日战场研究述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傅晓燕;;在时代规范与艺术诉求之间——论老舍与曹禺抗战时期的创作转型[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8 安燕;;抗战话剧对大后方故事片及“战后新电影”的影响[J];新闻界;2011年03期

9 罗平汉;;“整风实际上是整苏联的风”——延安整风的主因[J];报刊荟萃;2011年09期

10 佳音;;周恩来情报生涯中鲜为人知的泄密事故[J];晚报文萃;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彩霞;;抗战初期华北战场失利原因及其地位作用初探[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尹福宪;;抗战初期鄂西地下党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3 宋健;;论毛泽东与抗战初期的新四军[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4 云力;袁惠平;;抗战初期李先念在云梦的统战工作[A];地方革命史研究——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十堰会议和咸宁年会专辑[C];2000年

5 崔义中;苏光明;;论抗战时期正面战场两次大撤退[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6 沈辉;;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四大名团"[A];老兵话当年(第三辑)[C];2002年

7 郑大华;刘鹤;;张治中与抗战初期的湖南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管尔东;;抗战初期金女大师生的抗敌活动[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9 舒醒;;抗战初期黄道同志领导下的三个特别党员[A];全国党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景山;;抗战初期事,乍暖还寒时——长篇小说《早春》读后随感[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世恩 国务院原副总理、石油工业部部长;朔县抗战初期党的活动[N];朔州日报;2011年

2 ;抗战初期党与傅作义将军的合作[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3 王芝琛;抗战初期《大公报》记者陆诒采访毛泽东[N];团结报;2000年

4 夏从本;抗战初期章乃器在皖西[N];团结报;2002年

5 徐维俭;抗战初期的重要革命组织[N];太原日报;2007年

6 章绍嗣;抗战初期“孩子剧团”在武汉[N];中国艺术报;2005年

7 赵家欣 口述   本报记者 朱开平 整理;“我见证了日寇的狂轰滥炸”[N];福建日报;2005年

8 蒙老宣;传递生命的火把[N];中国老年报;2008年

9 萧岛泉;他们将被永远铭记[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樊建川;抗战 不能忘却的一段记忆[N];中国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袁国友;近代滇港贸易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2 张丽梅;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马_g;纪录与想像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丁威;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U,

本文编号:2563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63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