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

发布时间:2020-01-22 23:16
【摘要】: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来之不易,是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团结一致,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以巨大的民族牺牲,通过抗击日本法西斯,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为战争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在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力;鸦片战后广州绅民反进城斗争新论[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2 刘秀红;美国老年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周军;略论1938年美英互惠贸易协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杨大江;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政策措施及其评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杜洋;付妮娜;王巍;;罗斯福的就业思想及就业政策与措施[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国洪梅,荆惠兰;从百日新政看总统和国会在立法方面权力及地位的变化[J];北方论丛;2003年03期

7 向冬梅;二战时期中国的大国地位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8 王立新;张晓霞;;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东亚政策述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高秦伟;论社会保障行政中的正当程序[J];比较法研究;2005年04期

10 赵文莉;;孤立主义势力对美国远东政策的影响[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明;;外蒙古独立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申晓若;杨一帆;;20世纪40—50年代美英对于国际经济霸权的争夺[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李鑫;;中国抗日战争遗迹、遗物、纪念设施现状考察[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第六辑[C];2011年

4 金海;;日本在内蒙古确立殖民统治及其对蒙古民族运动的政策[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5 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中国崛起的开端[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6 徐蓝;;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7 徐康明;;意、德、日三国投降情况比较——四论日本的有条件投降及其影响[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8 周乾;;太平洋战争前夕蒋介石政府对美日秘密谈判的反应[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9 杨奎松;;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的和战抉择[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胡德坤;;中国抗战与盟国的太平洋战争[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娟;安全与发展的博弈[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华翔;国际地位与领土主权[D];复旦大学;2011年

7 朱国伟;中央政府核心职能的探求—一种公共理性观[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吴伟;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程文进;罗斯福与纳粹德国[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10 袁柏顺;寻求权威与自由的平衡[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东明;皖南事变严重损失的原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赵文俊;新政时期的美国儿童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德刚;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研究(1938-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鲁男;罗斯福对华经济政策(1931-1945)[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沙芳洲;1938至1941年美国政府对墨西哥石油国有化改革的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国玺;劳动者社会保险权法律救济的困境与路径[D];河南大学;2011年

7 张雅琼;美国退役军人教育援助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振华;抗战时期国共合作中的美国因素之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杜晓东;“多边核力量”与英美关系(1961-1964)[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万云霞;美国政府石油政策的研究(1941年-1945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晓钟;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5年08期

2 任菊香;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J];兵团建设;2005年09期

3 ;重庆道教界举行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祈祷法会[J];中国道教;2005年05期

4 ;中国抗战 永垂史册[J];西南民兵;2005年07期

5 刘琦;;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刘勇;;援助中国抗战的罗马尼亚医生[J];党史博览;2006年05期

7 彭训厚;;综合研究的典范 令人折服的力作——《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评介[J];军事历史;2007年02期

8 吕春;;中国抗战与德国军售[J];贵阳文史;2007年04期

9 袁成毅;;关于中国抗战财产损失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02期

10 沈秋农;;戴逸与《中国抗战史演义》[J];档案与建设;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光耀;;从世界视角看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2 王长流;;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3 卢家骥;;毛泽东与中国抗战的胜利——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领导思想和领导艺术探述[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第五辑[C];1995年

4 李学通;;中国抗战中的科技力量——以地质学为核心的评述[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5 施均;;历史不容淡化、篡改[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6 袁成毅;;中国抗战财产损失研究述评[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学通;;中国抗战时期人口损失研究之我见[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8 卞修跃;;战时国民政府对中国抗战损失调查的组织与实施——以中国抗战人口损失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9 秦军;;论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10 马林;;侵华罪行 罄竹难书[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英国记者 黄培昭;“应牢记中国抗战贡献”[N];人民日报;2014年

2 姚恋 人民出版社;人民的战史——评《中国抗战画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夏婧 实习生 杨晨;“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板块”正式形成[N];重庆日报;2013年

4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特聘编审 荣维木;中国抗战史真的需要重写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俄罗斯知名政论家、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陈效卫;中国抗战的国际坐标[N];人民日报;2014年

6 记者 刘斐 王建华;中国抗战纪念,,巩固世界和平前景[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7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院长 胡德坤;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N];人民日报;2014年

8 特邀撰稿人 沈慧瑛;献身中国抗战首位美飞行员罗伯特·萧特[N];中国档案报;2014年

9 记者 郑贵卿 通讯员 唐玫;3名永州籍烈士入选中国抗战英烈名录[N];永州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马献忠;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前景广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丽平;中国抗战影视剧的“抗战”与“反战”维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谢琼林;中国抗战诗歌与日本侵华诗歌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3 焦建新;“妇指会”与中国抗战[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苑银和;中国抗战时期“时评”研究(1941—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饶接华;援助与回赠[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光曦;卢斯抗战时期对华报道倾向性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庞贺峰;抗战时期中外人士的延安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孙德林;人民战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金娇杨;抗日战争前期苏联对华军事援助(1937-1941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2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72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a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