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中国”: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

发布时间:2020-01-23 06:33
【摘要】:本文以基督教传教士为研究对象,探讨传教士对辛亥革命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关于辛亥革命,传教士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史料,包括教会期刊文章、传教士书信、日记、差会报告,最重要的是传教士在1912-1914年间关于辛亥革命的一批著作。这些资料对于研究辛亥革命是非常珍贵的,在学术研究中还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试图利用传教士所留下的资料,探讨传教士在革命前对中国局势的认识、在革命中的所见所闻、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与思考及其产生的影响。本文利用并翻译了大量关于辛亥革命的英文文献,其大部分为国内首次翻译。 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简述了基督教晚清在华传教事业,传教士除了直接布道外,所兴办的教育、医疗、慈善、文字出版事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1911年前传教士对中国的认识,重点在晚清新政时期传教士对中国局势的认识。传教士最初来华,看到的是保守、异教的中国文明,中国虽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政策,传教士对中国的印象在19世纪始终是消极大于积极。在新政时期,传教士对中国局势的看法是动态的,在义和团运动之后,传教士不相信清廷的改革,到新政的举措逐渐推行,传教士逐步地认同和同情改革活动。同时,部分传教士也看到在世界的民主潮流之中,中国的专制统治不可能持久下去。正是在这一时期,传教士对中国及中国人的看法趋向积极。 第三、四、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分别就传教士眼中的革命、传教士对革命的分析和诠释做了论述。第三、四两章论述了传教士在武汉、西安、南京、上海、成都、天津、昆明等地革命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总体来说在1911年的革命中,传教士受到来自交战双方的保护,绝大多数传教士没有遇到危险。很多时候传教士成了最可信任的人、最受尊重的人。在发生战斗的地方,传教士救死扶伤、救助弱者,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对他们的看法。传教士感受到来自各个阶层的友好,均使他们对革命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第五章着重分析传教十对革命的认识与思考。在传教士看来,中国革命的特征有三个,即完成快速、平和、不排外。传教士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也有不同的看法,大部分认为是革命,也有少数人认为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进化。传教士虽对共和制度是否适合中国有不同的意见,但对中国的未来普遍持乐观的态度。传教士看到中国从专制向民主转变中的困难,同时对共和体制在中国的发展报以希望。传教十在分析革命之时,多侧重基督教的作用,如对革命原因和基督教对中国未来的重要性的分析。传教士在探讨革命意义时,不仅看重对中国的意义,更注重中国革命对亚洲和世界的意义。这正是传教士看待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二次革命和一战的爆发,传教士对中国政治的关注减少,但对中国的未来仍持有信心。 第六章论述传教士这一时期塑造的中国形象及其影响,重点分析的是美国传教士对美国的影响。1900年后中国自身的变化及传教事业侧重点的变化都使得传教士倾向塑造一个更为积极的中国形象。从晚清新政时期开始,传教士对中国及中国人的看法是趋向积极乐观的,辛亥革命的发生更加强了这一积极的趋势。在传教士看来,中国是觉醒的、进步的。传教士在这一时期对中国及中国人的积极看法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美国人,而且对整个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中国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官千翔;;晚清时期基督教赴华传教士医疗传道情况初探[J];广东培正学院论丛;2018年04期

2 王海;王筱桐;;基督教在华传教士报刊的世俗化之争[J];国际新闻界;2012年04期

3 王立新;近代基督教传教运动与美国在华商业扩张[J];世界历史;1997年02期

4 于光;旧中国的基督教[J];世界宗教文化;1999年04期

5 赵晓阳;;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文字事业在中国的最后命运[J];宗教学研究;2009年03期

6 王晓丹;近年学界对基督教在华传布史的研究[J];呼兰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7 段琦;;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与基督教发展互动关系浅析[J];基督宗教研究;2005年00期

8 苏新有;;试论抗战前基督教会在新生活运动中的角色和作用[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8期

9 谢铭;近代广西基督教势力述论[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10 杨平;;评西方传教士《论语》翻译的基督教化倾向[J];人文杂志;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华;;清末基督教会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2 盛华;;论清政府对基督教在公立学校传播的政策[A];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二辑·2012)[C];2015年

3 刘克敌;;受青睐的与被冷落的——明末基督教进入中国的策略与失误[A];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 总第十三辑)[C];1995年

4 罗伟虹;;晚清基督教教案发生的原因分析[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段琦;;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与基督教发展互动关系浅析[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6 唐晓峰;;云南省基督教传播特点及分析[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七辑[C];2013年

7 侯杰;林绪武;;基督教与近代华北社会文化变迁——以保定地区为例[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8 王淼;;改造与控制:珍珠港事变后日伪对华北英美基督教会的政策——以北京为中心[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唐晓峰;;潮汕基督教简史及对当地基督教现状的影响[A];基督教思想评论(总第二十一辑)[C];2016年

10 尚新建;;世俗化——美国基督教的特征[A];外国哲学(第26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平晔;孙中山、辛亥革命与基督教[N];中国民族报;2014年

2 贺璋tb;中国化要求基督教适应中国的“生态环境”[N];中国民族报;2015年

3 唐晓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基督教中国化如何开展?[N];中国民族报;2014年

4 刘海涛;基督教与辛亥革命[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杨卫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基督教[N];中国民族报;2016年

6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 徐晓鸿;发挥主导作用 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N];中国民族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吴艳;应加强农村基督教治理[N];中国民族报;2019年

8 记者 康丹;我市基督教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N];咸阳日报;2018年

9 通讯员 胡志敏;继承和发扬本市基督教优良传统[N];联合时报;2018年

10 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 沈学彬;为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出有益探索[N];联合时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觉醒的中国”: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马琰琰;向何处走—齐鲁大学发展路径研究(1927-1949)[D];山东大学;2017年

3 马君;基督教生态正义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4 马恩瑜;当代中国城市基督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6 谢竹艳;中国近代基督教大学外籍校长办学活动研究(1892-1947)[D];苏州大学;2013年

7 陈建明;中国地方基督教的建构[D];上海大学;2013年

8 刘永亮;基督教与异教世界—拉克唐修护教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王莹;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10 黄昌渊;中国古代基督教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白瑜;近代福建基督教传教策略的转变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胡艳丽;陕西基督教差会社会事工研究(1876-1952)[D];西北大学;2013年

3 王欣瑞;基督教与近代陕西社会[D];西北大学;2001年

4 杨瑞;非基督教运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金红;福州地区基督教建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曹传兰;基督教在华传教方针的嬗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石晓洁;基督教慈善组织的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8 杜京倍;基督教在云南的传播及其法律治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年

9 杨杰;人本与神本基督教起源观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耿翠翠;新中国电影中的基督教形象研究(1949-2015)[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72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72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2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