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知识与晚清士人对西方外交概念的受容

发布时间:2020-01-30 19:48
【摘要】:本土知识是认知和理解异质文明的参照基准和思想资源,在不同文明相互隔绝、交通不畅的情况下尤其如此。晚清士人在认知西方外交概念如"驻外公使"时,除了体制上的隔膜外,其思想基础是春秋、战国交聘会盟以及历朝派遣使者的历史。吕海寰在驻外任使期间编辑《奉使金鉴》,突出反映出了本土知识和"视已成事"的传统对使臣认识常驻公使职能的影响和制约。对本土文化的高度自信和推崇,既制约了晚清士人对近代外交概念的认知,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西方文化的误读,将驻外公使看作"情类质子"。洋务运动的开展以及甲午战败、八国联军侵华的惨痛教训,才逐渐让晚清士人认识到了本土知识的局限性。本土的知识结构和学科分类,既不能涵盖洋务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更不能解决民族危亡的现实问题。外国历史和国际政治,成了晚清士人理解西方外交概念的新的思想资源。晚清经世文编著作编目分类的变化,即直观地反映了新概念逐渐被接受,进而代替传统知识分类的过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永宏;;本土知识概念的界定[J];思想战线;2009年02期

2 晁福林;;春秋战国时期的“质子”与“委质为臣”[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杰;;从博物学视角推进植物园的植物文化传播[J];生物多样性;2017年09期

2 管世琳;;本土知识与晚清士人对西方外交概念的受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3 张辉;吴柔;;地方性知识的知识观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S1期

4 胡立耘;;论本土知识的数字化处理[J];图书馆建设;2016年03期

5 孙发成;;非遗保护背景下民间传统手工艺知识体系的构建[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4年00期

6 吴彤;;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讨论——一种科学实践哲学的视角[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7 江露露;;全球化视角下区域/民族教育的多元文化适宜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01期

8 于贵;;论生态视角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系统的建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4期

9 刘华杰;;博物学论纲[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吕永锋;;地方性知识:作为应用的中国生态人类学实践和反思[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中英;本土知识与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本文编号:2574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74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7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