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前半期来华新教传教士群体探析

发布时间:2020-03-21 10:49
【摘要】: 基督教新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在近代中国影响巨大。19世纪中后期在民族矛盾日益加剧和文化冲突严重等诸多因素下,教案不断发生和升级,最终酿成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进入20世纪之后新教在“多事之秋”的中国的发展历程曲折起伏,新中国成立之后,由西方传教士控制的新教最终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在20世纪前半个世纪里,新教传教士群体在华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受到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极大,中国社会的每次波动都给新教传教事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反过来,新教传教事业和传教士日常生活的每次波动都可以反映中国社会不同程度的动荡。本文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对这一时期新教传教士在华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以及经费来源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不仅考察了人们关注较多的传教士社会活动同时也分析探讨了他们个人生活的共性。细节反映真实,历史不仅体现在宏观框架中更体现在鲜为人知的生活碎片里。本文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新教传教士日常生活中的共同特征相结合,采取点面结合、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入透视了上个世纪前半期新教传教士这个特殊群体在中国的历史面貌。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51.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玉秋;;1917年前俄国在华东正教传教士与天主教和新教传教士[J];世界历史;2010年05期

2 孙立新;从中西文化关系角度看19世纪德国新教的中国传教[J];文史哲;2003年05期

3 李新德;;晚清新教传教士的中国佛教观[J];宗教学研究;2007年01期

4 郭汉民 ,邹小站;全国第四次“近代中国教案”学术讨论会综述[J];求索;1993年01期

5 刘启强;近代外国传教士在百色活动述略[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6 聂资鲁;百余年来美国的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0年03期

7 黄世相;李海燕;;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载体原因再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宋德华;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陈建明;一部研究民国时期基督教出版事工的佳作——评《基督教在华出版事业1912-1949》[J];宗教学研究;2004年03期

10 周俐玲;;父亲·传教士·异邦客——赛珍珠《战斗的天使》中的父亲形象[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燕燕;;明末福建士大夫与天主教传教士的对话[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晟文;;1918~1955年加拿大法裔耶稣会士在徐州传教过程初探[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其柱;;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1820~1900年代[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安巍;;更新教学评价指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5 瑞梅·法伯;徐卫红;;马丁·路德论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杨佳智;;郭实腊其人及其在早期对华传教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影响[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海涛;;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建华;;清末基督教会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10 林鸥;;《团匪魁》初探[A];义和团平原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邹愚;财富“传教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杨 欢;本土自鸣钟价高一筹[N];中国商报;2005年

3 林慧;市场培育需要传教士精神[N];期货日报;2006年

4 程炳生 整理;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晏路;康熙与在华传教士的科技活动[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N];法制日报;2007年

7 陈清;传教士与山东义和团的爆发[N];光明日报;2000年

8 周延胜;传教士与八国联军[N];光明日报;2000年

9 威廉·格里门斯;世界并不大,而且每天都在变小[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严强;长征队伍中的传教士[N];法制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觉醒的中国”: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苏串;新教工作伦理及其中国情境下的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李颖;基督拯救中国?——伦敦会传教士麦嘉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蒋有亮;近代中加文化交流史——一曲传教士的悲歌[D];复旦大学;2010年

5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林立强;美国传教士卢公明与晚清福建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8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石建国;卜舫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岳志强;“文化传播”理论视角中的传教士与美国华人社会(1848-1900)[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朝广;20世纪前半期来华新教传教士群体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胡磊;新教传教士与晚清英语教育[D];山东大学;2009年

3 李剑;传教士在洋务教育中的活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霞;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龙伟;传教士视野中的20年代四川基督教运动[D];四川大学;2005年

6 熊晓曼;传教士与中国传统学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进春;基督教与新生活运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明瑜;论鸡公山避暑地的形成及影响(1902~1937)[D];河南大学;2008年

9 孙圣英;传教士李明和他的著作《中国现势新志》[D];外交学院;2001年

10 陈述军;《圣经》汉译及汉译《圣经》在中国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93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93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9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