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的“政党内阁”思想和实践

发布时间:2020-03-30 03:58
【摘要】: 宋教仁(1882——1913),字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人物之一,他在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主共和国的问题上主张采用责任内阁制,倡导议会政治。唐绍仪内阁倒台以后,他与其他同盟会阁员联袂退出内阁,以在野身份从事政党政治,致力于组建国民党,推行“政党内阁”,领导国民党员积极参加第一届国会选举并取得了胜利。最终,宋教仁为了其追求的共和理想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本文以宋教仁的“政党内阁”思想与实践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他这一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为其实现所进行的政治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指出其进步意义和失败原因,并在学术评论的基础之上,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宋教仁的生平,并评述宋教仁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一章,系统阐述了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的形成过程。运用史料详细地论述宋教仁对清末预备立宪及西方政治制度的认识,这是他政治思想的早期萌发。同时阐述了民国初年宋教仁与孙中山、黄兴、胡汉民等人在政治上的分歧,指出宋教仁坚决主张在中国实行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并详细分析他这一主张原因。随后举例分析了宋教仁的责任内阁制思想在其主持或参与起草的民初法律条文中的体现。而唐绍仪内阁的倒台又使宋教仁认识到混合内阁之弊,坚定了他组织“政党内阁”的信念。第二章,主要从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参加议会选举并草拟《国民党大政见书》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宋教仁为实现“政党内阁”所进行的政治实践。第三章,结合史实,在第一、二部分的基础上对宋教仁的“政党内阁”思想及其实践进行评价。指出推行政党内阁制是民初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另一方面,从中国当时的国情、改组后国民党的自身状况、袁世凯的态度、武力和群众基础等方面,具体分析、探讨了民初政党内阁失败的历史原因。 本文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创新之处表现在:从政治史、思想史的角度入手,运用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结合民国初年的政局、阶级和社会状况,并适当补充一些材料,对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的提出、发展及其实践活动进行分析、论述,指出其思想对当时中国民主共和思潮的重要进步意义以及由于阶级、国情的局限性而导致的失败。进一步估价宋教仁的历史地位,指出宋教仁为中国民主宪政的实现所做出的贡献。同时可以很好的总结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和争取民主共和运动的经验和教训,为研究民国初年的历史提供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58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毛兰;;近二十年(1990-2011年)宋教仁研究综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力;近现代中国责任内阁体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姚伟;清末民初多党制理论与实践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2 李正东;《正谊》杂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06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06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e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