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派眼中的“中国问题”及提出的解决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玮;;“白话”特性与“格律”建设——论新月派格律探索中的语言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黎志敏;;文化研究辩义:中国问题意识[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王庆丰;;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本刊特约记者;;中国问题,世界眼光——曾钊新教授访谈录[J];伦理学研究;2011年04期
5 李辉;;超越西方话语——读《中国大趋势》[J];杭州(我们);2011年05期
6 吴炫;;中国式独立与中国经验[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施立松;;唯一不穿军装的国民党上将[J];文史博览;2011年01期
8 冰;;第19届“中国、中国文明与世界:历史、当代、前景”国际学术会议[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朱江;;东西方文化的“合流”与“互惠”——赵元任译学文化观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10 孙华;;埃德加·斯诺与中国[J];新闻战线;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圭武;;中国问题之我见[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劲夫;;身居海外 心恋中华——《海外学者论中国》序(节选)[A];张劲夫与引进国外智力[C];2007年
3 郑祚尧;;孙中山先生的中国问题解——为缅怀辛亥革命的精神领袖而作[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胡德坤;;中国抗战与盟国的太平洋战争[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路爱国;;中国改革的成败得失——海外对中国改革发展的一些看法[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罗皑丽;;我为什么要研究新四军[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纪念特刊[C];1997年
7 朱人求;;文化实践与文化重构——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文化哲学阐释[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郑镇;;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人文思想的嬗变[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9 沈祖炜;;访法杂记[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10 唐培吉;;国外对我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研究的动向[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杉 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当代美国的中国问题智囊群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包随义;《中国问题报告》告诉了我们什么?[N];甘肃日报;2001年
3 刘杉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美国的中国政策智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易晖;学术界对中国问题的新思考[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李静;《中国问题——来自知识界的声音》[N];大众科技报;2002年
6 程刚;乌智库召开中国问题研讨会[N];科技日报;2008年
7 汤拥华邋王晓华;原创何以可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北京共识”挑战了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9 美国《华尔街日报》 Greg Hitt;中国问题成为美国大选年枪靶[N];世界报;2008年
10 丁国强;大国梦:中国崛起的思与问[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月娥;原敬的国际协调战略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焦石文;中国权力结构转型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刘群;新月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陆红颖;曾是惊鸿照影来[D];浙江大学;2006年
5 教军章;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汪业周;政治哲学视野的社会层级结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谢嗣胜;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浙江大学;2005年
8 张屹峰;肯尼迪政府的“中国观”与对华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俊;各国问题金融机构处理的比较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管雪莲;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思潮[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璇;新月派眼中的“中国问题”及提出的解决方案[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长华;新月派小说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慧君;新月派的小说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伍娟娟;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月派对布鲁姆斯伯里的接受[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海英;情绪的体操——论新月派小说的诗化倾向[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传富;论1929-1931年新月派自由主义政治思想[D];河南大学;2003年
7 李陈春;中国的政治影响力的结构层次[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何兴强;“中国通”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发展历程:1939-1999[D];云南大学;2000年
9 陈庆泓;在解构中重构新月理想[D];安徽大学;2004年
10 程全兵;新月派戏剧概论[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07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07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