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劝导和1882年《朝美条约》的签订

发布时间:2020-04-02 00:50
【摘要】: 本文以李鸿章劝导朝鲜政府并主导《朝美条约》签订为课题,系统论述19世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面对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所引发的日益严峻的东北亚局势,以及欧美列强强加的近代条约体制对中朝两国之间传统的宗藩体制的冲击,推行“以夷制夷”对朝政策,劝导并主导朝鲜政府与美国缔结《朝美条约》的全过程。全文由六章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从由于列强侵略而引发的日益升温的朝鲜问题,以及朝鲜国内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两个角度出发,系统论述了朝鲜开国之际的国内外形势,进而,深入分析李鸿章促使朝鲜实施开国政策,接受对外修交建议的客观历史环境。 第三部分论述清政府“以夷制夷”对朝政策的确立。晚清历史是一部充满动荡和不安的历史。两次鸦片战争,实际上打碎了清王朝在东亚地区“天朝上国”惟一独尊的旧格局。面对中日等东亚国家相继被纳入以近代条约体系为标志的近代国际秩序的严峻现实,李鸿章等切感中朝传统的宗藩体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为此,清政府不得不转变旧制,将对朝鲜内政外交的“向得自主”转变为在朝鲜实施“以夷制夷”的政策。清政府“以夷制夷”对朝政策的首次尝试就是促成《朝美条约》的签订。 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李鸿章为促成朝美立约对朝鲜当局者所进行的劝导。这一章系统阐述李鸿章通过与李裕元等朝鲜官员维持书信往来,援助朝鲜的武各自强策和驻日公使馆的交涉等途径对朝鲜政府施加影响的过程,并探索朝鲜政府对外政策的转变过程。 第五部分主要论述李鸿章在《朝美条约》签订过程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这部分从李鸿章在《朝美条约》签订前与各方的沟通交涉、李、薛二人的议约过程、朝美双方签署条约三个阶段入手,对李鸿章在各个阶段的处事立场和实际活动进行具体分析。另外,对于《朝美条约》内容和不平等性进行分析。 第六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内容是分析和评价李鸿章劝导并主导朝美立约的影响和后果。 本人在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在一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第一,突出朝鲜在条约签订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条约签订过程中,朝鲜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虽然,李鸿章在条约签订过程中做了大量细节性的工作,但是,条约的一方签字国毕竟是朝鲜。况且,在传统的宗藩体制框架下,清政府抑或李鸿章,都十分重视对朝鲜施以“字小之仁”,并十分关注清政府的处置方式能否为朝鲜所接受和认可。另外,李鸿章在办理朝美立约这一外交事务过程中,一直与朝鲜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重大决策基本上要征得朝鲜政府的意见。只不过是,当时朝鲜政府限于自身不谙国际新知以及迫于国内局势的压力,不得不退隐幕后,请求李鸿章代为出面斡旋罢了。第二,多角度地对《朝美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条约各款的不平等进行分析,论证《朝美条约》的签订使朝鲜丧失了诸多的权益。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彪;;李鸿章无奈玩“天真”[J];杂文月刊(原创版);2011年08期

2 乐朋;;李鸿章的“迷踪拳”(外一篇)[J];雨花;2011年09期

3 邹元辉;;谋[J];边疆文学;2011年09期

4 周彪;;从李鸿章的“幼稚”说开去[J];杂文选刊(下旬版);2011年06期

5 唐克周;;略论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7期

6 岳芝林;;李鸿章是否称得上晚清权臣?[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7 张宏杰;;曾国藩与李鸿章的进退[J];文史参考;2011年07期

8 彭建德;;同学少年多不贱[J];读者(原创版);2007年12期

9 吴胜;;李鸿章的轮船大招商[J];江淮文史;2011年03期

10 邓亚骏;;被“埋没”的大器之才[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建娣;;李鸿章平捻政策出台前后[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2 关威;;中法战争前李鸿章与宝海、脱利古谈判述论[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方民镐;;19世纪70年代中日关于朝鲜问题的交涉和李鸿章的对日认识[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学照;;论李鸿章同伊藤博文的三次会晤[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戴东阳;;徐承祖与中日《天津条约》[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6 邢丽雅;翟金玲;;论甲午之战的“战和之争”[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7 玛丽.B.兰金;李云;;《李鸿章评传》——书评[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8 翁飞;方英;;《李鸿章全集》(新编)编纂工作及资料的爬梳与研究[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9 孙世岳;;李鸿章与欧洲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刘鹏;;论李鸿章对清末海军近代化的影响[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冀瑞敏;李鸿章背信杀八王[N];中国档案报;2005年

2 记者 李陈续;李鸿章享堂在合肥开放[N];光明日报;2003年

3 本报驻京记者杨瑞春;孤独的李鸿章[N];南方周末;2003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甘险峰;李鸿章的最后七年[N];深圳商报;2003年

5 合肥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副馆长 吴胜;红顶徽商李鸿章[N];中国经营报;2011年

6 雪珥;李鸿章广东任职重拳“打黑”[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7 翁飞;李鸿章究竟是怎样一个人[N];北京日报;2003年

8 艾枫;秋风宝剑孤臣泪(15)[N];中国财经报;2003年

9 孙明;评说李鸿章[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10 余仁杰;是小说,更是历史[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伍;李鸿章洋务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益锋;晚清海防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孙f ;从联俄拒日到联盟日英[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涛;清军火器、军制与战争[D];复旦大学;2007年

6 李青;综论洋务派的法律思想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李志茗;晚清幕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邵建;郑观应社会关系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藜;“飞线”苦驰“万里天”: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马金华;外债与晚清政局[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凌宇;晚清李鸿章外交策略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2 雷瑶;庚辛议和中的大吏因应(1900.7-1901.9)[D];东华大学;2011年

3 钟鸿昌;清政府引导朝鲜开港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东;李鸿章与中法战争[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5 林红英;李鸿章实业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高职教育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俊华;李鸿章与晚清宗藩体制的瓦解[D];河南大学;2004年

7 吴建章;李鸿章家教刍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延开;洋务新政与李鸿章对财政的控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方雪飞;论李鸿章与其幕府之关系[D];厦门大学;2008年

10 赵亚丽;李鸿章与清末的“联俄制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11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11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c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