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成都女子中学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9 08:31
  纵观我国的近代史,民国时期可谓是最为复杂的,其主要由四个不同的阶段构成,分别是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当时国内的局势极为复杂,不仅面临着新旧政权的相互交替,民间的忧愤更是空前高涨,我国传统文化同西方现代文化也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四川成都女子中学教育的发展具有突出的地位和鲜明的特点。成都女子中学一直居于国内佼佼者的行列,并随着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影响以及省内外教育环境的推动,成都渐渐兴起女子中学教育,并得到空前发展。清末到民初这一段时间,成都女子中学教育经历了萌芽、持续发展和曲折发展三个阶段,一直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女子教育发展处于相对迅速的状态,但并不如想象中乐观,离真正的男女平等教育还有相当一段差距。具体来说在民国期间,成都女子中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包括宗教与礼法的限制、经费支持来源不足、女子就业面相对较窄等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或多或少地都对成都女子中学的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而在这些制约因素之中,纲常礼教的束缚尤甚。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发展是极大的进步之举,辩证地看待民国时期的成都女子中学教育对现在的女子中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也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在梳理民国时期成都女子中学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教育宗旨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着重介绍了成都女子中学教育的内容。并以私立华英女子中学为例,比较分析出同一时期,私立女子中学与公办女子中学在教育宗旨、行政管理以及教育经费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得出女子中学教育其主要特点是私立中学比重大,发展不平衡,具有一定的官学色彩。但同时也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激发了女性投身民主革命的热情,培养了一批女性人才。不过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经费不足,学校难以维持,办学水平相对较低,未能摆脱宗法礼教的束缚。在对成都相关教育做出系统调研考究后,我国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的历程便可窥见一斑。在女子教育的启蒙阶段,一些有志之士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探索工作,并不断尝试,取得了不小的突破。至今这种探索精神及其努力的状态仍旧指引着我国女子教育前进的步伐。在建国之后,女子教育逐步与男子教育进行了合流,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前期的探索。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女子教育进行回顾,将十分有益于对当代教育工作者提供历史的启迪与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9.29;K25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内容及重难点
    五、研究方法
    六、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民国时期成都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影响
        一、西学东渐教育思想的兴起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三、教会女学的推动
    第二节 省内外教育环境的推动
        一、有志之士宣传女子教育
        二、川内女学堂的兴办
第二章 民国时期成都女子中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萌芽时期(1912-1921)
        一、清末女学的诞生
        二、民国初期成都女子中学教育的出现
    第二节 持续发展时期(1922-1936)
        一、发展概况
        二、发展特点
        三、发展原因
    第三节 曲折发展时期(1937-1949)
        一、发展概况
        二、发展特点
        三、发展原因
第三章 民国时期成都女子中学教育的运行
    第一节 学制与教育宗旨
        一、学制
        二、教育宗旨
    第二节 课程设置
        一、官办学校的课程安排
        二、私立学校的课程安排
    第三节 管理与教学
        一、行政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
        二、教职员管理
    第四节 学生工作
        一、招生
        二、课内外活动
    第五节 经费
第四章 民国时期成都女子中学教育个案研究
    第一节 私立华英女子中学发展历程
    第二节 私立华英女子中学的运行
        一、行政管理与师生队伍
        二、教学特色
        三、资金来源
    第三节 对私立华英女子中学的评价
第五章 民国时期成都女子中学教育的评价
    第一节 民国时期成都女子中学教育的发展特点
        一、私立中学比重大
        二、女子中学教育发展不平衡
        三、具有一定的官学色彩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成都女子中学教育的主要成就
        一、促进了女子解放运动
        二、激发了女性投身民主革命的热情
        三、培养了一批女性人才
    第三节 民国时期成都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的不足之处
        一、办学经费难以维系
        二、师资力量薄弱
        三、宗法礼教束缚较重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春艳;倪敏;;抗战时期的女子师范教育——以成都女子师范学校为例[J];历史档案;2009年04期

2 赵小华;赵小东;;清末四川女子教育的发展及意义[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陈文联;中国近代“兴女学”思想的历史考察[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张国艳;中国近代女学的思想论争[J];兰州学刊;2003年03期

5 谷忠玉;学制——透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变革的窗口[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闫广芬;男女平等理论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陈笑迎;论中国近代“兴女学”思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杨洁;透视上海的近现代女子教育[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5期

9 刘阳;中国近代妇女教育平等权的演进[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韩新路;简述近代女子教育思想的形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学军;我国近代中学组织结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15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15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8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