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期白话文运动的官方资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02:34
【摘要】:古白话和文言是中国古汉语中两个并列的语言系统,自秦汉以来,文言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等社会各领域中一直居于正统地位,是主要书写语言,而民众平时的口头语言则是白话,因此形成了书面语与口头语长期不一致的情形。19世纪末,随着时代的剧变,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如黄遵宪、梁启超、裘廷梁等人开始主张“言文一致”,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来启瀹民智、挽救民族危亡,进而在晚清时期发起白话文运动。辛亥革命后,民国成立,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派开展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并将起始于晚清的白话文运动推向高潮。1920年1月12日,北京政府教育部发出通告,训令各省区:“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至此,白话作为一种书面语正式获得官方认可,取代文言进入国民教育体制并渐居正统地位,彻底结束了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也标志着历经晚清和民国的白话文运动基本取得胜利。对于白话文运动胜利的原因,绝大多数人都把功劳归功于陈独秀、胡适等民间精英知识分子的努力,认为他们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进而在一些习惯性思维下,对于政府的作用则相对漠视。应该看到,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中央集权下的政府主导型社会,政府的政策、法令是引领整个社会走向的风向标,其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要远比文人墨客发挥的作用直接。在某种意义上,在野者固然重要,在朝者也需要在场。可以说,如果没有北洋政府的认可、支持或说站台,以白话文领衔的新文化运动不会开展的这么顺利。出于宣导政令、开通民智等因素的考虑,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创办白话报刊、颁布白话布告及白话浅说、出版通俗教育书籍、开展通俗讲演等一系列积极主动运用白话的行为,都极其有效地提高了白话的社会地位,增加了白话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为白话文的普及提供了政府层面的支持,并且在国语运动的开展过程中,被倡导白话的政府体制人员所征引,为白话文运动保驾护航;而政府对白话这一书写形式的认可,对于民间创办白话报刊、发展白话文学等白话实践活动采取的相对开明和宽容的态度,实际上是整个白话文运动能够顺利展开的关键因素;同时政府主导、民间精英知识分子广泛参与的国语运动,倡导“言文一致、国语统一”,则又直接促成了白话文运动的最终胜利。这些都成为北洋时期白话文运动顺利开展的官方资源。虽然北洋政府为了白话的传播做了诸多努力,但是对于白话这一书写形式,政府内部并非众口一声的支持或默许,围绕白话文的存、废问题,政府层面的争论是一直存在的。民国成立后虽万象更新,但不久便迎来了袁世凯的复古专制统治,发端于晚清的白话文运动以及刚刚兴起的国语运动在此一时期处于沉寂状态。在袁世凯统治覆亡后的1916年至1922年秋,因开明人士在政府中占大多数,同时也是顺利开展国语运动的需要,虽然政府内部偶尔出现反对白话的声音,但并未造成严重影响,白话文运动总的趋势是积极向前发展的。而在白话进入小学教材获得官方认可后不久,一方面,白话文自身“不美”“不简洁”“品位低”等弊端暴露无遗,另一方面,提倡白话也造成社会上人人可作文章,损害了保守派的切身利益。因此,从1922年秋季开始,政治上的复古保守势力便开始以行政命令式的实际行动反攻白话文,形成复古思潮。1925年,反对新文化运动的章士钊出任教育总长,复古思潮达到顶峰,同时在北洋政府内部围绕白话问题的争论也日趋激烈,黎锦熙等人积极捍卫白话文在国语运动及白话文运动中所取得的既得成果,同复古保守势力做坚决斗争。而在以往的观点中,对于此一时期的复古思潮往往进行笼统的批判,认为这一思潮的出现是逆历史潮流的,但是任何问题的出现都必有其原因,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将其置于时代的背景下,在合理地分析、看待复古思潮的同时,也应该正视和反思白话文自身所具有的弊端,促使白话的自身演进与提高。总之,北洋时期白话文运动之所以取得胜利,民间的力量虽不可或缺,但是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也至关重要。本文将以北洋时期中央政府方面的《政府公报》《教育公报》、地方政府方面的《奉天公报》《安徽公报》《福建公报》等机关刊物以及报刊史料和已出版的档案史料为主要史料来源,辅以其它资料,充分挖掘北洋时期政府积极主动运用白话的举措和实施意图,以及政府内部关于白话文的争论,深化此一问题的研究。因为这一问题涉及政府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也能为当今社会政府积极有效地履行职能和当下的文化管理,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与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5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琪;;“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语言学分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2 张树扩;;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对教育的影响及启示[J];内蒙古教育;2018年16期

3 蒋寅;;白话文的发达,不应以文言废弃为前提——《白话文运动的危机》序[J];博览群书;2017年04期

4 杜爱贤;邹新明;;燕园的胡适旧影书信[J];中华文化画报;2016年11期

5 蒋波;;从“我手写我口”到欧化汉语 白话文运动100年[J];国家人文历史;2017年01期

6 张慧琳;;学习文言文的四个需要[J];吉林教育;2017年32期

7 陈丹青;;读李春阳白话文运动史话[J];诗书画;2016年01期

8 王平;;动态的调适与融合——论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启蒙形式选择[J];理论学刊;2014年03期

9 于小植;;“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语言源流[J];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01期

10 郑瑞萍;;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发生与发展[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平;;晚清白话文运动“认同意识”困境的形成与缓解[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夏晓虹;;“五四”白话文学的历史渊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3 章闻哲;;“我们”散文诗的意义[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敏;;屠岸的十四行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斌;;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后殖民视野中的方言电视剧[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蒂尼;网络文学给写作带来丰富灵感[N];光明日报;2016年

2 海南日报记者 傅人意;琼崖白话文运动的光与热[N];海南日报;2017年

3 海南日报记者 傅人意;白话文运动照亮琼崖平民教育[N];海南日报;2017年

4 本刊特约撰稿 王凯;百年前的白话文运动[N];海南日报;2017年

5 安黎;极尽优美,满天星辉[N];中华读书报;2017年

6 俞燕;“白话文运动”之后保监会力推保单标准化[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7 侯杰 秦方;谁是白话文运动的先行者[N];人民政协报;2003年

8 主讲人 梁文道 凤凰卫视主持人;白话文的另一种路线(之二)[N];文艺报;2011年

9 吴德祖;新青年 新思维 新载体[N];中国青年报;2015年

10 张健;给语言留一分纯净[N];人民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茉琳;论晚清至“五四”的白话文运作[D];暨南大学;2010年

2 靳志朋;文体、国体与国民:近代白话书写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3 潘建伟;对立与互通:新旧诗坛关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学;2012年

4 齐一民;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D];北京大学;2013年

5 朱一凡;翻译与现代汉语的变迁(1905-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培东;北洋时期白话文运动的官方资源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2 罗建华;论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新思想的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3 胡晓芳;五四白话文运动主将的近代白话报刊实践(1903—1909)[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游畅;文白转变的五个层面[D];复旦大学;2010年

5 左岩;晚清白话文热潮下的散文新变[D];济南大学;2007年

6 殷玉香;论“文学的国语”[D];青岛大学;2006年

7 干璐;“白话文运动”时期英美翻译文学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王慧辉;民间立场上的语言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一超;近代白话文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4年

10 郑方圆;三十年代的“大众语运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18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18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9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