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期间的《申报》舆论

发布时间:2020-04-12 05:08
【摘要】:义和团运动是晚清史上一大重要事件。对这一事件的研究正多领域、多视角展开。《申报》为近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报纸,记录了近代中国社会大量有价值的资料,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之一。通过《申报》这一视野研究义和团运动,以期洞见社会思潮和国民心态颇有助益。 本文拟以《申报》舆论对义和团运动的报道为切入点,将面拓开,以时间为主轴,试图通过研究《申报》对整个义和团运动初起、发展、高潮和失败阶段的舆论报道及认识,以加深对义和团运动时期社会历史环境更为深刻的理解。 义和团运动初起阶段,时势维艰,《申报》忧惧国事,从内外两方面提出力避战祸,攘外必先安内的治国策。并针对民教不合提出诸项解决教案的主张,未雨绸缪,以“平”为宗。迨至1899年始关注山东闹教事态发展,指陈地方官办理不当,提出对闹教事宜的处置之法“全力剿办”,逐渐走出之前“加意防范”、“敉平”的旧思维。 而义和团运动发展阶段,对于义和团在直隶的大兴,《申报》对其起事和责任进行分析,在清廷尚未显露主抚义和团的情势下,《申报》舆论时宽,时严。迨至清廷明确对义和团的招抚政策后,则力阻清廷招抚义和团之举。 义和团运动高潮阶段,《申报》反对清廷如此对外宣战。对“东南互保”及其反对清廷如此宣战的官员著文表示赞赏与极大推崇。积极出谋划策,力求转圜,以求议和、速和。 义和团运动失败阶段,,议和虽难,《申报》仍积极谋划,并一面倒地从积极方面来全面评价议和条款。与此相辅,《申报》倡言不断增强实力以相抗衡,把握“变局”时机。从兵、学、工、商各方面提出各项善后措置。但从根本上来说,仍停留在“器用改革”层面。同时国家防务方面,整个义和团运动期间,《申报》重俄轻日,主张采取联英、美、日等策略以达到相互制衡的效用。 义和团运动时期政治形势的特点,一是瓜分的危机,二是维新的反动。交叉作用的结果,使反洋教运动的盲目性、落后性在义和团的“仇洋灭教”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纵观义和团运动时期的《申报》舆论,深刻反映了这一时期 的政治特点。理论呈现一定的保守性,对义和团的态度也相应呈变化趋势。另一 方面,面对近代化这一社会潮流,其势难挡。《申报》也南褒北贬,指斥政府言 行失矩,满臣颧预,历史的重构孕育于时代的变迁中。《申报》舆论出现的矛盾 和反复,也反映了戊戌之后中国内政外交的矛盾、国人的观望和心态。《申报》 当时虽然尚未提出立宪等含政治主张的革命话语,历史的进程需要一个渐进的过 程,这是社会转形期的挣扎和反复,同样也反映了一部分国人在国势日衰情状下 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体现了寻求国家富强的政治理想。正是这样的矛盾,或许 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5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况落华;《新闻报》视野下的义和团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晓明;解读、误读与歧见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24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24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2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