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中的奉天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20-04-14 05:37
【摘要】: 二十世纪初,在清末新政的推动下,地处关外的奉天省开始了教育的近代化改革历程。随着新政中兴学政策的相继出台,阻碍新式教育的重重枷锁被一层层地剥去,奉天的教育也随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江楚会奏”之后,清廷明令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并停罢武科。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之洞等人制定《奏定学堂章程》,是为“癸卯学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在新政的推动下,奉天的教育拉开了近代化改革的序幕。但是由于地方时局动荡不安,新政难以推行,教育改革进展缓慢。日俄战争结束后,新政才得以在这里全面展开。文化教育作为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科举制的废黜,更是扫清了教育发展的障碍,使得久被压抑的教育能量迸发出来,加速了奉天教育的近代转型。人才选拔标准的改变,加之官本位的文化传统,激起了人们对新学的热衷。另一方面,振兴实业,发展地方经济,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以造就掌握近代科技文化的新型人才。因此奉天省在兴学之初,一方面积极地在各府州县广设小学堂,以启民心,开民智,一方面致力于实业教育的振兴。新式小学的发展为整个教育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实业教育的发达推动了东北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实业的进步又呼唤教育的提高。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奉天的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实业教育、专门教育、社会教育、留学教育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发展态势与二十世纪以前形成了鲜明对比。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推动了东北地区教育的发展,也为整个东北在清末民初的开发建设培养了人才。但是,整个教育改革是在封建政府主导下进行的,自始至终教育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根本宗旨都不曾、也不可能发生改变。在这种局部变化的背后,是“体”、“用”之间的根本对立。“中体西用”束缚了新式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目的与手段的矛盾,决定了这场教育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奉天教育改革的成就。一个世纪后,我们重新审视这场变革,既要看到教育改革的成就及其作用,又不能对奉天教育的这种近代转型作过高估计。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57
本文编号:2626946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57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代兵;清末民初东北的小学教育(1905-1918)[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恩强;清末民初奉天法政学堂研究(1906-1916)[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6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2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