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东北乡村社会研究(1840—1931)

发布时间:2021-08-25 13:48
  近代东北地区由于其特定的区位环境,其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其特有的规律与内涵,形成了多个民族(满、汉、蒙、朝等)并存且互动三种经济文化(渔猎、游牧、农耕)格局。在纵横交错的历史时空中,“村落”是东北乡村社会最基本功能单位,本文以“村落”为研究起点,又延及到乡村更高层次的社会体系——市镇,直至城市的发展,村落—市镇—城市本身就是不断演进,相互依存的体系,他们共同组成一个区域系统。家——家族——亲邻等都是这一区域系统上的一个个点,无论从“家”到“国”,都有由上至下的社会控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控制网络,在这个网络下,乡村居民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 本文以研究近代东北地区乡村社会入手,以乡村为视角来考察当时的东北“农村的政治控制,农民的社会生活,农业的经济发展”,即当时东北的“三农问题”,揭示东北的近代化历程的演变: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商品化、思想的多元化、宗教的世俗化等等,进一步展现了百年来近代东北地区乡村的社会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54.3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绪论
    一、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三、资料收集与运用
第一章 近代东北乡村区位结构
    第一节 东北地区乡村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文环境
    第三节 东北农村状况
第二章 近代东北乡村社区
    第一节 村落社区
    第二节 乡村居住形式与规模
    第三节 集镇社区
    第四节 城乡关系
第三章 近代东北乡村的居民
    第一节 乡村居民的社会分层
    第二节 乡村居民的社会结构
    第三节 乡村居民的社会流动
第四章 近代东北乡村家庭
    第一节 乡村家庭
    第二节 乡村家族
    第三节 亲邻、同乡关系
第五章 乡村社会控制
    第一节 全面职能的乡村行政
    第二节 单一职能类型的保卫制度
    第三节 其它的乡村社会控制方式
第六章 乡村社会生活方式与文化
    第一节 交往生活方式
    第二节 婚育生活方式
    第三节 祭丧习俗方式
    第四节 精神信仰方式与乡村文化娱乐
    第五节 衣食住行生活方式演变
    第六节 东北习俗与文化的特点
第七章 乡村社会经济状况
    第一节 近代地权的演变
    第二节 乡村生产关系
    第三节 农业的商品化
    第四节 农户收入与支出
第八章 乡村社会问题
    第一节 教育问题
    第二节 农业技术问题
    第三节 社会治安问题
    第四节 环境问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晓军;区域视野中的乡村、学校与社会[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杨卫东;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于春英;清代东北地区水灾与社会应对研究(1644年—1911年)[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虹波;1912-1931年间东北灾荒的社会应对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刘卓雯;乡土意识变迁与乡土书写[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7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27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e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