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0 21:21
【摘要】:本文依据中共中央文献和中央领导人著述,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同时针对一些学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某些观点进行商榷,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基本看法。 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 绪论,简要阐述了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综合介绍了学术理论界的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主要方面,介绍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情况。 第三部分,分别就新民主主义社会与过渡时期、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行比较研究。并同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同于过渡时期,以及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新民主主义的回归等看法进行商榷,阐明了自己在上述问题上的学术见解。 第四部分 结束语,对全文内容进行了简短的归纳和总结,强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建辉;刘晶芳;陈雪薇;陈述;李东朗;郭德宏;张太原;;“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及其争论问题研究”笔谈[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02期

2 姚小玲;对毛泽东过渡时期思想和实践的再认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刘长江;浅析毛泽东过早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原因[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4 鲁碧华;黄诗玉;;论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贡献[J];人民论坛;2014年20期

5 徐兴华;李英贤;;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原因探析——“实事求是”路径下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魏宪朝;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充分发展观的嬗变[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年06期

7 王占阳;试析1938—1948年间毛泽东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几种提法[J];长白学刊;1993年01期

8 陈水林;毛泽东真的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了吗?[J];嘉兴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于丽;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几点认识[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10 贺朝霞;;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辨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长芝;;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社会[A];毛泽东邓小平与现代中国——中国现代史学会与中共永定县委、永定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术讨论会重要讲话与论文选集[C];1993年

2 陈龙;;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实践智慧[A];毛泽东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3 胡鞍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向社会主义转变(1949—1956年)(一)[A];国情报告(第七卷 2004年(上))[C];2012年

4 沈雁昕;;三大改造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终结——关于毛泽东批评“确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秩序”的思考[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上)[C];2013年

5 李青;林祉成;;刘少奇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A];刘少奇百周年纪念——全国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8年

6 郑学祥;;略论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A];刘少奇与新中国建设[C];1993年

7 鲁振祥;;刘少奇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几个问题的考察[A];刘少奇百周年纪念——全国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8年

8 韦玲;;浅析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关系[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9 任学岭;裴巧燕;康小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提前过渡原因浅析[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乔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形态、历史方位及其基本政治元素辨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久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几个研讨热点[N];北京日报;2010年

2 倪德刚;开成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N];学习时报;2017年

3 荣维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出版[N];光明日报;2002年

4 荣维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简评[N];人民日报;2002年

5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宋传信;1949年3月12日:毛泽东修改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N];中国档案报;2014年

6 木太;“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N];中国档案报;2018年

7 复旦大学 孙关宏 教授 章慧 博士生;从《毛选》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N];社会科学报;2018年

8 于化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之瞻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9 李厚禄;从文14与文15比较看“文”字邮票[N];中国集邮报;2005年

10 ;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建社20周年[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肖委;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郑国瑞;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形成和放弃的理论探源[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逯原;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对我国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尹小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建领;毛泽东创新思维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张爱民;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黄保红;毛泽东战略思维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陈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一凡;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亮亮;毛泽东、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项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再认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卉;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包乌云;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定位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6 边宏伟;“不断革命”思想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历史命运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7 白文丽;七届二中全会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放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瑶;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考察[D];延安大学;2011年

9 达尔罕;苏联过渡时期基本经验与刘少奇对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永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评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34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34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0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