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的抗战宣传及对国民精神动员的影响(1931-1936)

发布时间:2020-04-23 08:13
【摘要】: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1931年到1936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一直进行着步步蚕食,对中国一直步步紧逼,而国民政府面对已经打上门来的日本侵略者,却把希望寄托在所谓的国际调停上,对日本的侵略行为一再忍让,一面却积极发动内战,把精力放在对红色根据地的围剿上。面对越来越恶劣的时局,《大公报》本着其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以及传统士大夫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此种危局之下挺身而出,用自己客观的报道、一针见血的评论,启发、鼓舞军民奋勇抗战,为全国军民做战争精神动员,为随后的全面抗战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成打下基础。本文除绪论、结语部分之外,共有三章。第一章“1931年到1936年的时局与舆论变化”,论述从济南惨案到绥远抗战之间的中国国内的时局状况与变化,其中分为两个部分,日本侵略者对华侵略政策是如何步步加深,和国民政府面对步步紧逼的日本侵略者,其应对政策以及态度是如何变化的。对《大公报》在1931年至1936年间所要面对的时局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和叙述。第二章“《大公报》的抗战宣传”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论述《大公报》的起源以及发展概况,以及分析《大公报》在“九一八”时期、“一二八”时期、长城抗战时期以及华北事变时期的抗战宣传情况。第三章“《大公报》的抗战宣传对于国民的影响”,分两个部分,分别从其为前线将士举办的募捐活动的宣传与成果,以及《大公报》的著名栏目《读者论坛》两部分入手,讲述《大公报》在宣传中对受众的影响以及与受众的相互交流。从而管窥《大公报》对民众进行的精神总动员的成效。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备;庄廷江;;浅论《大公报》的民族主义宣传——以张季鸾社评为例[J];当代传播;2011年01期

2 黄延敏;;对南京国民政府抗战精神动员的历史考察(1928—1937)[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孙会;;《大公报》的征婚广告与近代社会变迁[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08期

4 肖雄;;论抗战时期中共对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回应——以中共《告全党同志书》为中心的考察[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5 孙会;;《大公报》中的另类社会广告与近代中国社会[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年02期

6 孙会;;传播中的折射——从晚清《大公报》广告透视天津社会生活[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洪岚;;“济南惨案”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欧美外交[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徐思彦;;官与民:对《中央日报》《大公报》七七社论的文本分析[J];学术界;2006年06期

9 周韬;谭献民;;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李桂生;;《大公报》与抗日战争的舆论准备[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会;《大公报》广告与近代社会(1902~1936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建新;《大公报》与抗战宣传[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任娜;沈从文与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敏;萧乾与《大公报·文艺》副刊[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雄伟;沈从文与《大公报》文艺副刊[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37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37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2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