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公报》中的妇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12:51
【摘要】:晚清来华传教士非常注重利用报刊来表达他们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看法。本文选取了传教士在华所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久、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一家——《万国公报》作为考察对象,以《万国公报》中关于妇女问题的内容为中心,探讨该报为何关注、如何关注及此种关注的影响。 《万国公报》的前身是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于1868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国教会新报》,发行至1874年,改名为《万国公报》,1883年停办,1889年复刊,并成为英美基督教组织——广学会的机关报。《万国公报》的创办者及主笔都属于基督教新教中的自由派传教士,自由派的传教属性及其此时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对基督教的渗入使得他们对中国近代妇女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内容上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万国公报》(1874—1883),这个时期传教士一方面介绍欧美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则对中国妇女生活现状中的贞节问题、缠足、女学问题开始进行批评;广学会时期的《万国公报》(1889—1907),这个时期关于妇女问题的文章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早期,在内容上,对欧美妇女社会地位的介绍更加系统化,对中国妇女现状的批评则主要集中在缠足问题和女子教育这两个方面,并且不仅仅限于言论,还将一些开创性的主张付诸于实践,创办天足会,建立教会女学,动摇了中国传统妇女观中的陈腐观念,起到了一定的启蒙、示范作用。 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妇女问题的看法是通过《万国公报》的发行得以传播扩散,尤其在广学会时期,广学会强大的发行策略使得《万国公报》发行的地域范围日益扩大,而晚清国家危亡的紧迫感也使得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对《万国公报》非常关注,并从传教士对中国妇女问题的看法和主张中汲取了一定的养分。 晚清来华传教士的思想背景是“西方中心”主义和一切以基督教为指归,他们关注中国近代妇女问题以及一切相关活动都是服从于使中国福音化和西方化这个根本目标,其关注行为具有坚定的目的性和强烈的功利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利君;;汪潮涌:“智钱”时代的“金融传教士”[J];黄金时代;2003年11期

2 藤井树;;那一瞬间的情话,令人陶醉[J];电影画刊(上半月刊);2011年06期

3 王静;;传教士笔下的辛亥革命——以布朗的《中国革命》为中心[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9期

4 胡磊;;晚清英语教育中传教士培养女性外语人才的实践及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5 吕红菊;;明恩溥中国观的特点探析[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6 袁进;;从新教传教士的译诗看新诗形式的发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胥思省;;清末外国传教士在华慈善活动综述[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8 黄凡;;清前期耶稣会士的活动与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9 颜小华;;近代西方传教士对广西族群和文化的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10 周俐玲;;父亲·传教士·异邦客——赛珍珠《战斗的天使》中的父亲形象[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燕燕;;明末福建士大夫与天主教传教士的对话[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晟文;;1918~1955年加拿大法裔耶稣会士在徐州传教过程初探[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其柱;;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1820~1900年代[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海涛;;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建华;;清末基督教会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刘宝建;;传教士与清官仪器制造[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何岩巍;;天主教传教士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冲突的根源与意义——以直隶两次民教冲突为例兼与赵世瑜商榷[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9 顾定红;顾黄初;;教会学校的创建与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萌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10 罗冠宗;;传教运动与政治[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梦明;晚清大变局中的英国传教士[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YMG记者 耿晶 实习生 邹正;传教士在烟台留下的印迹[N];烟台日报;2010年

3 资深报人 丁刚;传教士的非洲[N];东方早报;2010年

4 ;清代内阁秘本档中有关17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N];中国档案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袁瑛;绿色“传教士”[N];南方周末;2010年

6 杨梅菊 王艳华;张跃:从“低碳”企业家到环保“传教士”[N];经理日报;2010年

7 李亚丁;范子美:《万国公报》首位中国编辑[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见习记者 李巧婷 本报记者 尹小兵;她说自己是保险的“传教士”[N];福建工商时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赵明宇;刘金标:自行车运动文化传教士[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10 通讯员 蔡志书 YMG记者 凌云鹏;慕拉第:首位女传教士的蓬莱往事[N];烟台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觉醒的中国”: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蒋有亮;近代中加文化交流史——一曲传教士的悲歌[D];复旦大学;2010年

3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林立强;美国传教士卢公明与晚清福建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颖;基督拯救中国?——伦敦会传教士麦嘉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7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石建国;卜舫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岳志强;“文化传播”理论视角中的传教士与美国华人社会(1848-1900)[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翁伟志;他山之石:明恩溥的中国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晓曼;传教士与中国传统学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飞飞;《万国公报》中的妇女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李剑;传教士在洋务教育中的活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纵横;近代传教士报刊“科学辅教”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吴霞;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龙伟;传教士视野中的20年代四川基督教运动[D];四川大学;2005年

7 汪进春;基督教与新生活运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明瑜;论鸡公山避暑地的形成及影响(1902~1937)[D];河南大学;2008年

9 孙圣英;传教士李明和他的著作《中国现势新志》[D];外交学院;2001年

10 陈述军;《圣经》汉译及汉译《圣经》在中国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2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42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e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