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驻法公使群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02:25
【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天朝大国,迈出了融入世界的艰难步伐。随着新局面下对外活动日益增多,清政府仿效列强,开始选用驻外公使、建立外交官制度。驻外公使既是中国传统官僚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中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新群体,更是较早踏出国门、亲身体会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法国是欧洲大陆的传统大国之一,在欧洲大陆上历史悠久,兼之国情与传统中国有一定相似之处,尤其是天主教传教士于明清时期频繁来华,是欧洲大陆上与传统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强国之一。本文主要以晚清驻法公使群体为研究对象,涉及其选派、出身、主要外交活动以及贡献等。和晚清驻英公使相比,驻法公使具有如下三个特点: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负有处理教案这一要务,以及更为注重留学生的培养。清朝廷对驻法公使的重视程度起初并不如驻英公使,主要表现为法国为兼驻国,公使通常由驻英、俄、德等国公使兼任。其中原因,和当时清廷外交人才的稀缺、法国本身的国际贸易定位、清王朝的外交策略等有关。后期,清廷对驻法公使日益重视,法国成为公使常驻国。作为较早走出国门的晚清官僚阶层,驻法公使群体较好地履行了身为公使的职责,包括积极与法交涉、屡屡建言献策、致力文化交流、促进留学事业和推动晚清外交改革等。一些驻法公使还对西方制度与中国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91;K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夫平;;法国与清末政局[J];史林;2015年05期

2 马一;;龚照瑗与晚清外交[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3 马一;;晚清八旗子弟出身的驻外公使群体述略[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4 马一;;晚清留洋出身的驻外公使知识结构述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孙瑜鑫;;从“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看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郭双林;;驻外公使与清末立宪运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7 崔军伟;;清末新政时期中国使节制度变革述论[J];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04期

8 张登德;;许景澄与晚清海军建设[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蒋韬;;法国传教士与17-18世纪的“中学西渐”之略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赵颖霞;;李石曾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J];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郝武艳;清末早期驻日公使对日本的认识及其外交实践[D];延边大学;2017年

2 汪孝继;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条约观[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燕鹏;从晚清重臣到民国政要—孙宝琦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4 刘艳金;浅析晚清驻德使臣对中德关系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5 朱升芹;晚清驻日公使与中日外交(1876-1911)[D];苏州大学;2012年

6 张修震;清季驻英公使外务交涉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李思颖;1894年之前晚清驻外公使教育考察思想评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雅馨;晚清驻外公使许景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5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45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1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