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读经论争问题研究(1914-1918)

发布时间:2020-05-05 17:14
【摘要】:清末民初的“读经”之争,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至关紧要的问题,关涉以儒家经典为主干的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诸多重要面向。自汉武帝表彰六艺、罢黜百家以来,历代统治者竞相尊孔,儒学俨然成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圣经”。然而到了清末,伴随着西学的冲击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儒学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再也难以为继。在此过程中,人们要不要读经,怎样读经,学校要不要设置经科,怎样设置经科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各界人士遂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了一系列争论,拉开了清末民初读经论争的序幕。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认为读经与共和不符,明令废除小学读经科,但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为复辟帝制,袁世凯掀起了尊孔读经的浪潮,读经遂成为各届学人论争的焦点。而至袁世凯帝制自为失败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再次从政府层面废除读经科。其后,伴随着中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行列,面对国家存亡,人们逐渐无暇顾及经学问题,清末民初的读经之争就此告一段落。细察之,清末民初时期参与读经之争的人物背景复杂,成分多样,且人们的文化抉择并不完全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变动,其背后囊括诸多社会因素,如求学历程、社团影响、年龄因素以及人际关系因素等等,都或多或少影响着人们对读经问题的看法。以至于该时期参与读经之争的人物思想不一,按其见解大致可分为赞成读经派、反对读经派、折衷调和派三类。其中,赞成读经派以读经明道,入世救国为其主要思想取向,力主读经;反对读经派则认为经学与共和政体不合,读经与信仰自由相违,力主废经。而折衷调和派则认为经并非不可读,只是要有选择地读。应该说,清末民初各界人士的经学思想虽并不成熟,却还是切切实实地促进了中小学课程设置以及经学的现代性转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只是,长期的读经争论也对中国近代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干扰了国民的正常生活。因此,省察这场读经争论,无疑可以为处理当下社会的“读经热”“国学热”等问题提供真实可靠的历史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贞;;晚清学堂读经与日本[J];学术研究;2015年05期

2 赵文茹;;是宗教与非宗教:20世纪初关于孔教与宗教关系的论争[J];孔子研究;2014年06期

3 朱贞;;商务印书馆与民初经学退出学制[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4 于建福;;清末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设置与启示[J];教育学报;2012年06期

5 洪明;;读经论争的百年回眸[J];教育学报;2012年01期

6 左玉河;;民国初年的信仰危机与尊孔思潮[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张勇;;浅析民国初年的尊孔读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8 栗洪武;;民国初年由学堂向学校嬗变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断层及其补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石大建;;当代民间读经运动兴起的几种解读视角[J];孔子研究;2010年02期

10 张礼永;;读经之史 读经之实读 经之死——对1904年至1949年历次读经争议的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裘陈江;民初“孔教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博;清末民初教育期刊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之研究(1901-1922)[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东雷;民国时期读经运动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丁琳琳;民国小学读经活动的演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3 颜峻;旧学新学之冲突融合—读经教育的历史、反思与实践[D];吉林大学;2016年

4 陈s,

本文编号:2650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50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f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