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传教士与西方法律思想的输入

发布时间:2020-05-14 18:12
【摘要】:传教士因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早已受到史学工作者的重视,但以往较注重其在宗教、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影响,而忽略了传教士在输入西方法律思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晚清西法东渐的过程,认为:新教传教士自鸦片战争后,采取多种途径,大力引进西方文明的法律制度,包括国际公法、刑法、民法、商律、程序诉讼法等,,为清末法律改革提供了借鉴,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因而,传教士是晚清时期沟通东西方法律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国人翻译水平的逐渐提升及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传教士作为西法东渐主体的时代走向结束。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典恩;王邦虎;;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与闽台方言字典[J];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02期

2 曹传兰;;在华新教传教士集体对“护教权”态度的演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孙邦华;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对中国科举制度的批判——以《万国公报》为舆论中心[J];学术月刊;2004年06期

4 姚兴富;19世纪新教传教士对太极说的批判与吸收[J];江海学刊;2005年06期

5 郭全杰;;郭实腊与中西文化交流[J];文教资料;2008年08期

6 卢高;戴洁颖;;试论李鸿章的基督教观[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孙邦华;;寓华英人傅兰雅的宗教与科学观刍议[J];学术月刊;1993年08期

8 宝成关;论新教传教士对戊戌维新思潮的引发、推进与制约[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1期

9 林立强;;来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实业活动初探[J];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04期

10 高艳丽;;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矛盾人物——评周以德的中国观[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波;;雅裨理中国观研究[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2 温融;;论国际法的人性基础[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论文集编印说明[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4 ;论文集编印说明[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张礼恒;;论清朝对朝鲜政策的转变及评价[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6 戎克勤;;无奈的选择[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7 那力;;环境问题:人类之痛,法制之重(代译者序)[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8 ;论文集编印说明[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9 ;论文集编印说明[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10 赵维田;;WTO司法机制的主要特征[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立新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德国新教传教士站在舆论浪尖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煜儒;国际公法专家谈外籍船舶挟持我公民事件[N];法制日报;2008年

3 刘敬东;国际公法不容挑战[N];法制日报;2003年

4 袁曙宏;扬起统一公法学的旗帜[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蒋学跃;国际公法之复习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宣海林;国际法学科困境的注解[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王坤宁;《公法名著译丛》展现国际公法研究硕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8 中国政法大学 杨帆;2005年司法考试国际法试题分析[N];法制日报;2005年

9 曾涛;2006年司法考试“三国法”考前复习指要[N];法制日报;2006年

10 周燕;忠于知识,精于方法[N];检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婷;国际公法视域下的WTO法[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张施娟;裨治文与他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D];浙江大学;2005年

3 何绍斌;越界与想象[D];复旦大学;2006年

4 孔陈焱;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D];浙江大学;2006年

5 周岩厦;早期新教传教士以教育、知识传播与医务活动促进传教事业述论[D];浙江大学;2006年

6 陈可培;偏见与宽容 翻译与吸纳[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邵志择;中国近代报刊思想的起源与转折[D];浙江大学;2009年

8 陈才俊;美国传教士与19世纪的中美外交关系(1830-1899)[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辉;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张金红;胡约翰与福建安立甘会研究:1862-1915[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锦红;晚清传教士与西方法律思想的输入[D];苏州大学;2004年

2 江宁;美国新教传教士与晚清中国[D];外交学院;2002年

3 魏飞;国际公法视角下杨增新的对俄外交实践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李孝劝;关于外交信使和外交邮袋的几个国际法问题[D];外交学院;2003年

5 刘鹏飞;新教传教士与晚清基督教会自养[D];苏州大学;2002年

6 张小平;清末民初新教传教士与中国鸦片问题(1860年—1912年以长江以南为中心)[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春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与近代山东西医科学(1860-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丁琳;早期新教传教士与中国英语教学起源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杨欣;基督教在华妇女医疗事业研究(1840-1949)[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田力;长老会传教士麦嘉缔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63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63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4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