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的动员模式研究(1927~1937)
发布时间:2020-05-18 13:20
【摘要】:作为中国革命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苏维埃运动不仅部分地延承了以往的革命文化,而且给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思想文化以及动员范式等方面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 本文在占有大量档案、文献、回忆录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并以比较的分析框架来研究这场改变社会、改变人的革命。文章从中国苏维埃运动独特的革命路径(主要与苏俄革命相比较)着手,对其中的动员模式的形成、发展以及重构的过程给予了“深描”。这是因为,中俄苏维埃运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彼此间对革命战略的自然选择所决定的。自国民党以武力“清共”以来,共产党被迫将革命的重心转入农村,并因此确立了以“面”打“点”的革命战略。根据共产国际的农村战略,各根据地开始以阶级斗争、土地革命为手段,围绕着政治动员、筹款、扩红与肃反等工作来进行革命。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政治动员为基础,通过群众性的运动来推动筹款、扩红以及肃反等工作的开展,同时又借助于肃反的手段反过来推动其他各项工作开展的动员模式。在此后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虽然不断对这一模式给予重构,但其核心的内容并未有根本的改变。这一动员模式,在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同时,也给中国的革命乃至当代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在上述基础之上,文章还对中国苏维埃运动时期的目标与手段、理论与实践、革命与执政等问题给予了探讨,并进而反思了共产党这一时期在革命理念、人权保障以及“左”倾失误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63
本文编号:2669779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63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会清;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的动员模式研究(1927~1937)[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69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69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