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言论自由思想的肇始与演变(1833-1911)
发布时间:2020-05-26 13:16
【摘要】: 晚清,现代言论自由思想自西徂东后,经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研习和阐释,日益丰富,日趋成熟,并且从理论斗争逐步进入实践范畴,最终列入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条文之中。期间,历时八十年余年.经历了六个具有显著思想特征的阶段: 其一,1830-1850年代,言论自由思想初涉中国时,由于国人尚未对此做出积极地回应。此一阶段的言论自由思想特征,基本就是来华传教士言论自由思想所具有的特征。他们强调天赋自由,注重言论自由的政治社会价值,并且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其二,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初次对西方现代言论自由思想做出理解和诠释。他们吸纳了西方言论自由的实践形式却拒绝西方言论自由理论基础。他们均将言论自由思想视为强国富民的工具和手段。他们的言论自由思想由于根植于传统文化背景中因而充满儒家民本关怀色彩。其三,1880年代的早期改良思想家,开始将言论自由纳入整个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位置予以思考,强烈要求言论自由。但由于他们言论自由思想缺乏以一贯之的现代理论基础,因此显得零堆碎垛。思想家个人对言论自由的认识水平也参差杂乱,但思想界总体言论自由的认识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其四,维新运动时期,康梁一辈思想家,,特别是严复,开始在真正中西会通的意义上,传播西方言论自由思想理论,阐释中国传统言论自由思想因素。同时,言论自由从思想转化为广泛的实践。其五,立宪运动中,梁启超立于理论旗手的地位,对言论自由思想进行了系统而详尽的阐释。伴随着中国报业高潮的勃兴,言论自由思潮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得到广泛传播。其六,民主革命派思想家言论自由思想的首要特征就是藉革命手段以夺取言论自由权利。他们尊崇以人民为主体的,法制化的言论自由权利。耽于紧迫繁重的现实革命工作,使得他们所传播的言论自由思想缺乏细致的理论化和严密的系统化。 晚清八十余年,由于历史局势动荡,思想资源匮乏,时人学养薄弱,言论自由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虽貌似繁复丰富但失之浅显零碎,始终未能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阐释。清廷覆灭,民国初元,言论自由虽写入宪法,但现代言论自由思想的理论输入任务在中国仍未完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52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元;方文;;从“武昌教案”看地方官员的应对与处境[J];社科纵横;2011年06期
2 邓亚骏;;被“埋没”的大器之才[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3 陶欣欣;;李鸿章外交思想述评[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4 宋凡;;天朝迷梦的破碎——西方列强对晚清藩属体制的冲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6期
5 王晓岗;;论晚清科幻小说的复合想象[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胥思省;;清末外国传教士在华慈善活动综述[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7 胡磊;;晚清英语教育中传教士培养女性外语人才的实践及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8 李吉杰;;清廷官员对西方议院的认知(1861-1895)[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名人名言[J];老年人;2011年08期
10 何帆;;游戏、童话和言论自由[J];看历史;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牛静;;接近使用媒体权与言论自由[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董静芳;;晚清留学教育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宋惠中;;山西商人
本文编号:2681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81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