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兰”职工人数变动问题研究(1958-1962)
发布时间:2020-05-28 06:43
【摘要】:“大跃进”及随后的经济困难时期,全国职工人数出现了巨大的波动。为应对“大跃进”工业“大干快上”带来的劳动力紧张,政府放松了此前对于招工的严格控制,全国职工人数大幅增加。粮食问题凸显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又随即出台严格的精简规定,大规模压缩职工人数。在这样的背景下,兰州地区规模最大的两座国家重点工厂——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合称为“两兰”),两厂在“大跃进”前后职工人数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大跃进”之前,作为“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两兰”在资金、劳动力等诸多方面受到各级政府的重点保障。1958年“大跃进”运动发动后,随着建设及生产任务的层层加码,两厂劳动力供应出现了严重的不足。政府随后放松了对招工的限制,“两兰”职工人数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增加。然而,各企业的大量招工导致了粮食供应的紧张,并于1959年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饥荒。1961年,为应对城镇粮食供应短缺的问题,中央决定对全国城镇职工实行大规模精简,作为饥荒重灾区,甘肃省委更是制定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精简计划。“两兰”在此时也陷入困境,两厂一方面必须在大饥荒的影响下完成由主管部门下达的繁重生产任务;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地方政府在精简问题上的步步紧逼。由于“两兰”是中央当时着力保障的企业之一,经过相关各方的博弈和两厂党委的多方努力,“两兰”最终以较低的精简比例通过了甘肃省的职工精简,成功地保住了一支相对完整的职工队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7
本文编号:2684876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7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鹏;现代性、国家与人口治理术(1949-1980年)[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林超超;效率、动员与经济增长:计划体制下的上海工业[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骐铭;苏联对华经济援助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84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8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