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东北粮价研究(1931-1949)
发布时间:2020-06-02 09:24
【摘要】:战争是发生在不同国家、政治集团、阶级对立间,意在迫使对方服从自己意志的暴力行为。作为一种暴力行为,战争具有利益驱动和政治延续的基本属性。而近代战争呈现出的高频率、持续性以及战争多样化、规模化等特征,又加剧了战争行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这种影响更多的表现为破坏层面。而具体到战争对粮价变动的影响上,主要是通过战争对粮食生产环境、农业生产人口、以及粮食贸易流通等的破坏和阻碍实现的。近代以来,随着东北地区的开禁,大量关内人口移居东北,利用优越的农业发展条件,东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大量的土地得以开垦、各类作物广泛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然而,民国中后期(1931-1949年)东北地区战争频繁,农业生产饱受影响,并通过粮价的变动明显地表现出来。从1931到1945年,处于日伪统治之下的东北,在战争影响下粮价经历由稳定到上涨再到暴涨的过程。其中1931-1937年是东北粮价的稳定期,期间日本还未推行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市场供求对粮食价格的影响仍占主导地位。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东北粮价则经历了从上涨到暴涨的态势。其中1937年至1941年是东北粮价的快速上涨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东北成为其进行战争的物资基地,对粮食资源的无限掠夺使粮价大幅上涨。1942-1945年是东北粮价的暴涨期。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加大“粮谷出荷”的力度,东北粮价出现狂涨的局面,并滋生出黑市粮价的暴涨。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围绕东北进行的战争持续不断,这一时期战争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破坏、对粮食贸易流通的阻隔以及严重的通货膨胀,都进一步加剧了粮价的急速暴涨。本论文以战争为视角,首先对战争内涵及其对粮价的影响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结合日本侵华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东北粮价变动的具体影响,通过战争期间东北粮价的数据分析,总体上把握战争期间东北粮价总体上涨的变动特征,从而揭示战争对粮价催升作用的内在关联性。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6
本文编号:2692949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淑娟;;日伪统治时期“粮谷出荷”政策对东北农民生活的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5期
2 高展;民国时期天津粮食价格变动原因探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3 范敏华;试论辽沈战役国民党失败的军事原因[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4 衣保中,吴祖鲲;论东北农业近代化[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1期
5 徐正元;上海近代稻米市场价格变动之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02期
6 朱玉湘;抗日战争与中国经济[J];文史哲;1995年05期
7 郑素一;日伪“出荷粮”的掠夺本质[J];汕头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8 李澍田;衣保中;;“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粮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评估[J];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史晓飞;奉张统治时期东北农业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年
2 张敏;论战时体制下日本对东北战争资源的掠夺(194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荣环;民国时期广西粮食价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92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9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