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贵州慈善事业探析

发布时间:2020-06-06 14:32
【摘要】: 慈善是一种社会行为,是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非义务地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高尚无私的支持与奉献行为。尽管慈善机构的首要特点是民间性,但其类型可以划分为官办准慈善机构和民间慈善机构。 贵州慈善事业起步于明代,至清代得到较大发展,功能各异的慈善机构普遍设立,慈善机构广辟善源,实施养教结合,教会也积极参与贵州慈善活动。辛亥以后贵州地方军阀统治时期贵州慈善艰难发展,并出现近代化因素。 抗战时期是贵州慈善事业的大发展时期。一方面,抗战时期日寇侵黔、难民的大量涌入、频仍的灾荒都迫切需要贵州慈善事业紧跟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国民政府的积极推动也促进了这一时期贵州慈善事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贵州的慈善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类:传统善堂、善会;教会慈善机构;全国性、世界性慈善机构在黔分支机构;救济院。 抗战时期贵州各类慈善机构活动频繁。传统善堂、善会依然竭力开展慈善活动;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教会积极投身抗战医疗救助和兴学施教等慈善活动;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贵州分会及贵州保育院在抗战时期努力开展难童救济;世界红SM字会贵阳分会积极开展医疗救助和小本贷款等慈善活动;抗战时期驻在贵阳图云关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机构完备、管理科学,抗战时期派出100多个医疗队随军进行战场医疗救济,还积极进行战场疫病防治,义务组训战场医疗卫生人员,积极参与难民救济;抗战时期贵州各地救济院注意加强制度建设,主要承担传统慈善机构收养鳏寡孤独的职责,也兼及战时难民慈善救济。 抗战时期贵州慈善事业的突出特点有二:一是难民救济成为抗战时期贵州慈善活动的中心内容;二是国民政府对慈善机构进行渗透性的控制,国家权力向慈善领域扩张。抗战时期贵州慈善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留下了一些缺憾。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65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卢艺;民国时期慈善救济法律制度设计刍议[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9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699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9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