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十七年婚姻文化嬗变研究(1949-1966)
发布时间:2020-06-07 02:48
【摘要】: 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婚姻文化嬗变是中国社会文化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个人息息相关,而且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化。因此,本文力图将上层制度及政策的制定与民间生活的变迁结合起来研究,试图展示政策导向与婚姻文化变迁之间复杂关系,展现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理解一个新政权的建立,,对于社会和普通民众婚姻生活等方面发生的与过去迥然不同的变革。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婚姻观念的嬗变、婚姻礼俗的嬗变、新式婚姻生活极其局限、婚姻文化嬗变的特征及其历史分析。 对于婚姻观念的嬗变研究旨在勾勒出当时婚姻观念嬗变的主要内容与趋势,归纳研究当时广大民众对于婚姻的态度。当时婚姻观念的嬗变主要表现在婚姻自由、择偶观、晚婚、离婚、再婚和军婚等方面。其中,婚姻自由作为这一时期婚姻文化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婚姻的家长决定权,弘扬了自我意识和追求自由的勇气,成为新中国婚姻观念的主流。人们的择偶观念更注重政治思想的一致,追求互相爱慕与情投意合,逐步改变了金钱取人、以貌取人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念。另外,人们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逐渐提高认识并形成了倡导晚婚、尊重和保护军婚等观念,离婚、再婚也成为人们认可的正常现象,。 对于婚姻礼俗的嬗变,本文主要考察了择偶方式、婚姻登记和婚礼仪式。在搜集当时报刊杂志所载的史料以及当时的社会调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综合分析与研究。择偶方式最显著的变化表现为废除了传统的“媒妁之言”,出现了新时期的婚姻介绍人群体。同时,青年男女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自主择偶在当时的择偶方式中也占相当的比例。婚姻登记制度作为新中国婚姻的法定缔结方式得到深入贯彻与执行,把传统的事实婚制转变为法律婚制,并成为保证婚姻自由的重要手段。在婚礼仪式上,人们以节俭的集体婚礼取代了传统的嫁妆、花轿,并对新式婚礼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与倡导。 婚姻观念与礼俗的改变带来了以自由结婚与离婚、认可再婚、倡导晚婚、保护军婚为主要内容的新式婚姻生活。当然,新式婚姻生活的形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很多边远地区仍存在传统落后的婚姻观念与形式,但这并不妨碍新式婚姻生活确已成为当时婚姻文化的主流。 从对新中国婚姻观念、婚姻礼俗嬗变和新式婚姻生活的描述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婚姻文化的嬗变是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和时代特色的。其嬗变凸现出“阶段性”和“历史性”特征。另外,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此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7
本文编号:2700715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桂梅,禹芳琴;试论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的文化内涵[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杨庆东;20世纪中国婚恋文学在道德理性视野中的流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李若建;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家庭、婚姻与生育研究[J];开放时代;2000年05期
4 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8年03期
5 李秀清;新中国婚姻法的成长与苏联模式的影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黄嫣梨;建国后妇女地位的提升[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年06期
8 孙海芳;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角色的嬗变[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黄桂琴,张志永;建国初期婚姻制度改革研究[J];政法论坛;2004年02期
10 王跃生;社会变革与当代中国农村婚姻家庭变动——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J];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由强;当代中国婚姻法治的变迁(1949—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本文编号:2700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0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