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钊新闻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K257;K2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敬三;异议三则[J];鲁迅研究月刊;1993年06期
2 金梅;章士钊与鲁迅之间的历史公案──现代文化史札记[J];文学自由谈;1995年03期
3 汤小薇;;浮世零丁洋上客——章士钊的《澳门四绝》及其他[J];乡音;1999年08期
4 姚金果;陈独秀与章士钊的交往[J];党史文苑;2005年01期
5 卞孝萱;关于《柳文指要》[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章士钊最后一次斡旋之旅[J];共产党员;2010年13期
7 ;李苹香:两位才子一生不忘的名妓[J];章回小说(中旬刊.专题版);2010年08期
8 王吴军;;胡适的锋芒[J];吐鲁番;2010年04期
9 王一佳;第一架降落在香港的大陆飞机——章士钊最后一次去香港[J];党史纵横;1997年07期
10 郭华清;章士钊与《民立报》[J];安徽史学;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杨;;从深层叙事结构视角看新闻理论的转向[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2 刘卫东;荣荣;;构筑精神殿堂 点燃理想之光——当代新闻理论教学探索[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3 邹小站;;对国家与个人关系的认识——章士钊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一个方面[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4 杨琥;;严复与章士钊关于“民约论”的论争[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5 赵永华;;俄罗斯新闻教育及新闻理论的发展演进[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6 丁柏铨;;中国当代新闻理论研究三题[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7 唐远清;;中国新闻理论研究30年的发展历程及成就[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8 王德昭;;秦力山——从改良到革命[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9 丁淦林;;谈谈新闻学研究中的三个“并重”[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10 何梓华;;新闻学学科建设之我见[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姬振江;打好扎实的新闻理论根底[N];甘肃日报;2004年
2 启功;写在《章士钊全集》出版之际[N];人民日报;2000年
3 韩淑芳;章士钊遗憾香港[N];中国档案报;2002年
4 王泽华 张芸;新时期党的新闻理论的五大贡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5 杨 虎 周 婧;“文虎”章士钊:复杂多面的一代报人[N];中华新闻报;2004年
6 詹红旗;毛泽东与章士钊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往[N];中国档案报;2001年
7 广晖 春光;新闻理论的创新[N];河南日报;2010年
8 秦志希;由关键词看新闻理论的变迁[N];中华新闻报;2001年
9 ;本报两篇论文获一等奖[N];宜春日报;2011年
10 ;史家胡同51号章士钊旧居往事[N];连云港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日;章士钊新闻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黎红;“调和论”与文化改造的理论和实践[D];南开大学;2003年
3 赵亚宏;《甲寅》月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培军;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代莉;五四前后文化调和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吴建铭;民初(1912-1913)立法与行政关系的论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联平;晚清、民初及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政党监督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闻丽;辛亥革命时期的政党观念[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张振亭;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发展史[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猛;学术与政治话语下章士钊报刊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江程林;章士钊救国思想研究(1902-1927)[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菲;章士钊政治哲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张秀梅;章士钊新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于慧施;章士钊在《民立报》时期宪政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6 滕峰丽;从前、后《甲寅》看章士钊的思想转变(1914-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斐;公共新闻理论对中国新闻写作的影响[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8 郑英春;章士钊《调和立国论》再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董虹江;章士钊的政体观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夏泽友;当代新闻理论纵向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19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19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