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后方粮食品种的改良与推广
发布时间:2020-06-18 23:55
【摘要】: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国大部地区相继沦陷或者成为战区,耕地面积迅速缩减,粮食产量严重下降,加上军民向后方的大批迁移,人口高度集中,后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又导致了后方粮食价格的飞涨,百姓生活贫苦,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国民政府的统治,急需供应充足的粮食安定后方。为了全力支持抗战,国民政府迅速调整经济政策,将农业改良、促进农业生产、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作为重中之重,沿革战前的农事机构,调整与充实了各级农业改进与推广机构,全面开展粮食品种的改良与推广工作,使得从中央至地方的工作联系更加紧密,保障了上、下级机构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同时中央国民政府、各级省政府还会同各级金融机构给予后方农业改良与推广工作最大的金融支持,拨助大批款项、充实农业金融、扩大农业贷款、建立合作金库和农业合作社等等,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品种改良与推广工作的进行。战争环境下,各级改良和推广机关肩负沉重而紧急的使命,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为改良粮食品种并大面积推广作了大量工作,从国内外引入大批优良品种,并进行各种试验改良,最终培育出了众多高品质高产量的优良品种,然后经过试种、广泛繁殖、示范推广等,最后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终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不仅为大幅度提高后方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保障了抗战所需的军糈民食的充足供应,同时对于增加农民收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此后的粮食品种改良与推广工作也提供了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65
本文编号:2720009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65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尚阳;北京政府时期粮食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宇健;民国时期安徽水稻改良与推广[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0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20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