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豆品期货市
发布时间:2020-06-26 06:50
【摘要】:早期的期货市场起源于粮食交易。晚清时期,东北作为新开发地区,豆货产销和出口贸易构成了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由于农产品生产、流通与货币交易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在现货交易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逐渐发展出以远期合约或期货交易为特征的期货市场。东北的豆品期货广泛存在于口岸市场、大集散地市场、产地集散市场和产地市场四级市场网络之中。期货交易主要有批买卖和期粮两种形态,其中尤以集散中心的期粮交易更为重要。期货市场的信用凭证有类似本票的飞子、类似交易合同的批帖与条子等形式。期货市场的基本机能主要体现在价格创造和金融信用分配方面。当时的豆品期货市场不仅发展到相当的水平,而且支撑着整个集散市场乃至外贸体系的有效运行。进入20世纪,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政府的干预,豆品期货市场乃至整个市场体系的运转和秩序都遭到了很大破坏。
【图文】:
诮?易关系扩展到新民、奉天、铁岭、通江口及其他地区;再随着油坊业发达,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各集散地不仅需每日清晨规定本地集散现豆行情,制定交易价格标准,也开始短期期货交易。19世纪90年代,随着对外直接出口的迅速增加,自然期货及短期交易已不能满足其需要,营口油坊与粮行开始与东北内地粮商签订长期的期货买卖契约,各地粮商则与农民签订买青苗合同,至此大豆交易分为现豆、期豆市场,并在各主要集散城镇形成专门的期货市常②由此形成产地对集散中心、集散中心对营口的市场链。清末时期东北的大豆交易结构大体上如图1所示。图1清末东北的大豆交易市场资料来源:彶商R偈睷倬
本文编号:2729976
【图文】:
诮?易关系扩展到新民、奉天、铁岭、通江口及其他地区;再随着油坊业发达,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各集散地不仅需每日清晨规定本地集散现豆行情,制定交易价格标准,也开始短期期货交易。19世纪90年代,随着对外直接出口的迅速增加,自然期货及短期交易已不能满足其需要,营口油坊与粮行开始与东北内地粮商签订长期的期货买卖契约,各地粮商则与农民签订买青苗合同,至此大豆交易分为现豆、期豆市场,并在各主要集散城镇形成专门的期货市常②由此形成产地对集散中心、集散中心对营口的市场链。清末时期东北的大豆交易结构大体上如图1所示。图1清末东北的大豆交易市场资料来源:彶商R偈睷倬
本文编号:2729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29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