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邮传部研究这一课题属于中国近代政治史领域,本文试图从国家与社会、制度史、现代化、政策学等多个视角,运用混合型历史网络系统的史观为支撑,以1906-1912年邮传部存在期间为前后时限,努力将描绘的历史图景或结论与历史实态相吻合,准确重构历史的真实,并对邮传部的相关政策进行评析。全文计分六章,概要如下: 第一章:晚清交通事业的管理相形混乱,邮传部的成立就是这一客观现状的自然需求所致。部务交接乃权利的整合过程,而经费困窘则折射出邮传部自身的内耗。管理层中,尚书更迭频仍,其中至为关键者是陈璧、徐世昌与盛宣怀等。 第二章:邮传部的官员主要有尚书、侍郎、丞参、佥事、郎中、员外郎等,其薪俸、公费等均有定制。地方管理中主要有总协理及督办,此外则为顾问官、议员、洋务总办、交通使、邮传使及铁路总稽查等。机构中,内部机构主要是两厅四司、铁路总局等,外部机构以交通银行和学校为主,其中学校分航运学堂、铁路学堂、邮电学堂及综合性学堂等。交通规章除了四政专律外,其它较为杂乱,且大多处于建制中。洋员管理政策在后期以裁汰为主,其原因是节费的需要,这与当时的利权回收运动有关。对留学生的任用十分重视,人才匮乏是促动因素。 第三章:邮传部与中央各部门的权限划分中,与农工商部的关系最复杂,与陆军部的交涉最激烈,与外务部的折冲最被动,与度支部、学部、资政院及税务处的权限划分相形清晰,问题也较为单一。邮传部与地方督抚的权限划分集中体现在铁路及省电归部二事上,此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较量。就职掌而言,邮传部越权主要表现在矿业方面,其失位则与袁世凯、外务部及张之洞等有绝大之关系。 第四章:邮传部在航路电邮四政发展中都颇有作为,其中铁路方面主要是统筹划一、致力建设、发展铁路营运等,各地铁路因之有较大进步;航运方面主要是调查及规章建设,发展表现为内河、外洋航运两个方面;邮政方面除了调查、统计、计划、制订政策与章程之外,还加强了地方建设及联邮业务;电政方面主要是健全章程、整顿改良及调整收费等,其发展成就集中为各地电线发展及电政局的进步。四政之外,在汽车、电灯、无线电及航空领域,邮传部亦有尝试。总之,邮传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交通事业的近代化。 第五章:与交通发展相关联的利权回收运动,邮传部亦有突出表现。铁路方面主要是收回京汉路,交涉苏杭甬铁路、东北铁路等,并推动材料国产化;邮政方面集中为接收邮政及打击客邮;电政方面主要是与俄国、日本、德国及英国等列强交涉;航运方面相形薄弱,这与我国航运发展状况有关。当然,利权回收运动尽管取得了相当之成就,但其代价亦极巨大,这在京汉路、苏杭甬铁路等问题上都有显现,邮政权虽经收回,但外人仍有相当势力,可谓极不彻底。在今天看来,不计代价的利权回收需要检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全有;;新史料的发现与邮传部研究的深化[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03期
2 苏全有;邓鹏;;从档案看清末邮传部[J];山西档案;2006年05期
3 黄莎;;《清末邮传部研究》读后[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曹凛;;邮传部机构与船舶管理和检查职能[J];中国船检;2016年05期
5 苏全有;;对邮传部主持之利权回收运动的检讨[J];历史档案;2008年01期
6 史华;;清代邮传部——交通部的前身[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8年04期
7 苏全有;;论邮传部与地方督抚的关系[J];历史档案;2006年01期
8 李崇寒;;裁撤驿站、置身利权运动 邮传部的最后努力[J];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23期
9 俞鸿昌;;《邮传部奏议类编》[J];上海集邮;2016年02期
10 蔡焕钦;清末邮传部接管邮政之史实[J];集邮博览;2004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珏麟;盛宣怀的保险足迹(下)[N];中国保险报;2017年
2 孙维彬 徐锦章;文坛名宿刘心源[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沙子芬;清代邮传部面面观[N];中国邮政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全有;清末邮传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金全;民初交通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科;清末新政中的邮传部与交通银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叶士东;晚清铁路立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姚磊;梁士诒与交通系的形成和发展(1906-1916)[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雪屏;清末电信业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
2730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30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