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江苏地区的审判制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K2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淑红;;太平天国运动后江苏地区先儒从祀文庙研究[J];学术论坛;2011年07期
2 赵翠娟;张晓慧;;浅析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3 张加华;;辛亥革命前江苏社会风俗改良的追求[J];民国档案;2011年03期
4 郑小春;;一起休宁苏氏诉讼案所再现的清代基层司法审判实践[J];徽学;2010年00期
5 宋向宾;;早期《申报》与西方诉讼法文化的传播[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韩希明;;论明清小说中主母对宗族兴衰的操控和影响[J];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02期
7 刘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7期
8 王超杰;;利玛窦在粤涉诉的法社会学分析[J];肇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艺群;;环境审判制度初探[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杨建军;;江苏地区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分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田韬;杨军;卢永;;汶川8.0级大地震对江苏地区地震触发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承玉;王娜娜;骆文斌;;江苏地区2043例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报道[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培红;魏启东;;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保障江苏经济与社会的和谐进步[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6 冯雨;刘超;唐伟;段宇;茅晓东;徐书杭;冯尚勇;覃又文;刘翠萍;陈君健;李伟;卜瑞芳;;江苏地区成人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唐伟;刘超;冯雨;喻荣彬;茅晓东;徐宽枫;刘翠萍;蒋晶晶;薛莹;;江苏地区成人空腹血糖异常的流行病学研究[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孙燕;张秀丽;尹东屏;向渝川;;江苏夏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肖扬宇;;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质疑与民事诉讼之提倡——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资产追回机制和返还机制为视角[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10 王良书;李成;施央申;;下扬子江苏地区岩石圈热结构和热演化[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瞿森斌;少年审判制度改革势在必行[N];江苏经济报;2011年
2 曹士兵;阳光下的审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本报评论员;完善审判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梅永红;仲裁与审判制度的改革[N];国际商报;2001年
5 林操场 张达伟;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有利惩治腐败[N];江苏经济报;2006年
6 梅永红;仲裁与审判制度改革[N];法制日报;2001年
7 王戈;江苏地区“电子口岸”用户超万家 [N];中国国门时报;2002年
8 本报评论员;正确处理公正高效权威的辩证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庾向荣;让刑事缺席审判制度震慑外逃贪官[N];法制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冯常会邋通讯员 杨红;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民商事审判制度[N];法治快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晚清审判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郭正怀;民国时期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熙照;传统审判制度近代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安;中美法院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李燕;清代审判纠错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张临伟;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5年
8 王明高;中国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模型与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缪扣荣;HLA多态性分析、新等位基因鉴定及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10 刘志峰;政治转型与行政审判[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云平;辛亥革命前后江苏地区的审判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2 柳岳武;清末地方审判制度改革及实践——以奉天为例[D];河南大学;2004年
3 邵希斌;试论中国审判制度改革[D];郑州大学;2003年
4 赵文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审判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茗;试论唐代刑事诉讼审判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唐志国;审判制度合理性、合法性分析[D];河北大学;2005年
7 杨璐宁;论我国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分案审判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8 郑洋洋;合议审判制度的法理评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韩邦舜;判决理由的功能及其完善途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郑国哲;论民事诉讼中的缺席审判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3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5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