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与活动
发布时间:2017-03-29 21:16
本文关键词:论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与活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主要以历史人物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结合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事件更全面与客观的评价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与行为,通过对李鸿章的外交思想的研究可以更细致的分析和判断当时中国的具体现状,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中,,“公理”与“实力”是两大重要因素,不过有“理”者未必有“力”,有“力”者未必有“理”,因此“理”与“力”的关系确实复杂难明。在“炮舰外交”横行的19世纪,“力”无疑远较“理”强。在这种背景下,积贫积弱的清政府往往有“理”而无“力”,在错综复杂、结果难料的外交纷争中究竟是“不自量力”地“据理力争”,还是甘认“无能为力”而“委曲求全”,通过李鸿章外交行为的一系列重重阻力,分析和掌握身处被动的中国怎样更好的维护自身尊严与利益,从而也为现今中国的外交发展提供更加宝贵的资料与建议。 文中论述了李鸿章的外交思想的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外交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着重论述了李鸿章在对列强外交活动中的种种思想与行为,特别是通过“秘鲁虐待华工案”、英国官员被杀的“马嘉理案”,以及对日俄外交关系的转变中体现出其“和戎外交”“利益均沾”“以夷制夷”的思想,也表明了李鸿章外交思想与行为的核心内容与历史价值,文中最后客观结合主观的总结了李鸿章外交活动失败的原因,也颇为典型地表明了弱国在“理”与“力”之间的困境。 李鸿章,作为晚清最具代表性的封建官僚,同时也被称为中国现代外交第一人,在当时的中国外交界活跃了30余年,代表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近代化外交思想必然对晚清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起了比较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这里研究李鸿章的外交思想有助于对晚清中国外交近代化的理解,对今天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鸿章 外交思想 和戎外交 以夷制夷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5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言9-26
- (一) 研究的缘起及现实意义9-13
- (二) 关键概念界定13-18
- (三) 既往的研究成果评述18-21
- (四) 主要理论与研究方法21-24
- (五) 所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分析框架24-26
- 一、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概况26-35
- (一)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基本概念与实质内涵27
- (二)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构成要素27-31
- (三) 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31-35
- 二、李鸿章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35-47
- (一) 中国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信仰35-37
- (二) 过分依赖军事武装变革思想37-39
- (三) “和戎外交”与“以夷制夷”的运用39-42
- (四) 完全迷信国际法的约束力42-43
- (五) 徽人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决定了其自身的外交思想43-47
- 三、李鸿章外交思想的实践活动—对列强关系的表现47-58
- (一) 中秘外交----“秘鲁虐待华工案”47-49
- (二) 中英外交----英国官员被杀的“马嘉理案”49-52
- (三) 李鸿章对日外交-------从“联日”转为“防日”52-55
- (四) 李鸿章对俄外交-------“联俄拒日”思想55-56
- (五) 李鸿章对日俄外交的失败及原因56-58
- 四、李鸿章外交活动失败的根本原因58-66
- (一) 清王朝国力衰弱与政治腐败58-59
- (二) 清政府内部对李鸿章的内政外交的限制59-60
- (三) 错误的使用了“以夷制夷”和“利益均沾”的政策60-63
- (四) 李鸿章对中外格局缺乏清晰全面的认识63-66
- 结语66-68
- 参考文献68-70
- 后记7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本森;急进与保守·剧变与不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与活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