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县稻改运动研究(1955-1960)

发布时间:2020-07-14 05:17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多个省市在中央的号召下,开展了水稻改革运动。河北地区受天津稻改的影响,于1955年底开始改种水稻。沧县根据河北省委的指示,以改种水稻为核心,开展了垦改运动。沧县的稻改运动以农业八字宪法为要求,以水肥等方面为重点,结合水利建设和盐碱地改造全面展开。水稻种植需要精耕细作,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机械化发展不足的影响,沧县水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政府通过加强调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和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危机,推动着稻改运动的进行。在大跃进环境之下的水稻改革,同样存在严重的问题,对沧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尊重客观规律,在自然条件并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的情况下,沧县利用地下水灌溉大面积稻改。急于求成,沧县实现水稻高产的条件几乎都不具备,没有经过土壤改良、排灌设施完善、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发展、化肥生产、良种培育等提前准备,而是边准备边改革,不但挤占了水和劳动力等资源,而且造成改革质量无法达到要求。从根本上讲,忽视客观规律,自然生态条件尤其是水资源的先天不足最终造成了沧县水稻改革的失败。沧县水稻改革的失败并不代表沧县不能种植水稻,在水源充足的地方进行一定的管理和投入,水稻种植是能够实现高产的。农业改革必须以自然生态条件的满足为前提,同时必须对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的改造。否则,改革只能徒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玲;;稻改、粮食减产与饥荒——以皖西北地区为中心[J];中国农史;2016年05期

2 王昊;;环境与作物选择:唐宋时期河北平原的水稻种植[J];中国农史;2016年03期

3 赵胜;黄文治;;1950年代安徽农业“三改”初探[J];农业考古;2015年06期

4 王昊;;唐宋时期河北平原水稻种植变迁的水环境背景[J];农业考古;2014年03期

5 王昊;;8至13世纪中期河北平原稻、麦种植问题研究述评[J];高校社科动态;2014年02期

6 阚国坤;惠富平;;新中国60年来连云港市农业旱改水的历史经验[J];农业考古;2012年01期

7 阚国坤;惠富平;;苏北地区农业旱改水对当地生产的促进作用[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8 梁志远;;亳县“旱粮改水稻,淮北变江南”的失败[J];江淮文史;2011年03期

9 葛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皖西北稻改运动的初步研究——以临泉县为例[J];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03期

10 阚国坤;惠富平;;略论建国初期苏北地区推行农业旱改水的政治背景[J];农业考古;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葛玲;天堂之路:1959-1961年饥荒的多维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金娜;被遗忘的历史:山东昌邑王家庄子稻改运动研究(1964-1981)[D];山东大学;2016年

2 战海霞;延续与变革:济南稻作史研究(1949-2014)[D];山东大学;2016年

3 黄润青;稻改运动与乡村变迁[D];山东大学;2015年

4 李忠秋;1960年代济宁滨湖稻改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田雨;近代以来山西稻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高瑷t

本文编号:2754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54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0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