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行业组织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20-07-16 13:06
【摘要】:本文考察了中国行业组织在近代的历史变迁,对诸种行业组织在近代的状况进行了多方面的描述,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异与同,并在新的理论模式下,力图诠释出作为整体传承的中国行业组织在近代中国社会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 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部分,分别描述行会、会馆和公所、同业公会及商会等不同的行业组织。主要是讨论他们各自的产生、功能以及自身在近代中国的不同表现。这部分主要讨论行会的出现、行会的功能和行会在近代的变化等三个问题。行会产生于隋唐时期,经过宋代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行业组织。也正是在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传统行会组织新的表现形式会馆和公所产生。会馆和公所虽然是行会性的行业组织,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会馆大多以地域为链,公所大多以行业为基,同时他它们又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行会组织以会馆和公所为主要形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于社会分科化已渐成历史主流,以同乡性质为主的会馆在近代虽曾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不可避免地逐渐被同乡会替代,而以同业性质为主的公所也逐渐向着具有明显近代化行业性质的同业公会演化。与此同时,近代的专门商人群体组织商会产生。如果说传统行会在近代其中世纪的封闭性还十分明显的话,商会则已逐渐的摆脱了这些旧有的特性,从其组织形式、活动和作用可以看出,商会连接了传统与现代的两极,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五部分,是比较中的审视。对各种行业组织在近代的演变做一比较,同时在近代化的背景下,揭示出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其内在的传承与变化。在这一部分中,还运用了“市民社会”的理论,以此为视角,探视出行业组织在具有市民社会特征的城市社会经济中,组成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自由群区,在这个群区内,“市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产既和管理部门有一定的关联,同时又有明显的自我调适性,显现出了不同的社会风貌。当然必须承认,近代中国的市民社会与西方的是截然不同的。但这个理论的运用为我们多视角的观察近代中国,多元化的思考近代社会,无疑提供了一个契机。而这些初步的体会,在第六部分结束语中做了扼要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5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马德坤;民国时期济南同业公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丛丛;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初步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宝孚;行业协会自治权及其行政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谢弘;异地商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王明安;上海市国际贸易业同业公会研究(1950-1958)[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琳;长沙地区会馆文化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鸽;河南清代晋商会馆的建筑精神及社会价值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清旺;行业协会的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黄建胜;湘西地区江西会馆功能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58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58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3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