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道咸同年间传统文化的嬗变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雅韵;;曾国藩夜读[J];老同志之友;2011年16期
2 王文华;;曾国藩:以学养支柱人生[J];基础教育;2007年10期
3 张宏杰;;曾国藩:守拙成巧[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年07期
4 春杏;;世间惟有朴实最能长久[J];文史月刊;2011年07期
5 朱梦蝶;;曾国藩折扇解难题[J];老同志之友;2011年12期
6 田野;;曾国藩写家书糊弄皇帝[J];旅游时代;2011年03期
7 李艳慧;;茶端七分方自如[J];时代青年(哲思);2011年07期
8 ;曾国藩的“用人哲学”[J];人事天地;2010年20期
9 刘殿学;乔丹;;笨男孩曾国藩[J];课外生活;2010年22期
10 王明辉;;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从曾国藩《感春六首》谈起[J];文史知识;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佳;;传统文化与社区先进文化建设[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2 宋志军;;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的出版营销过程的启示[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3 陈沛沛;杨枝青;杨杏林;张晶滢;肖芸;苏丽娜;;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造就了“海派中医”[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大伟;;皇帝的新衣:来自北京老胡同的吊诡[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缪品枚;;畲族与闽东传统文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6 李群;;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人才管理的启示[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7 冯敏;;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改革[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刘梅;;论心理学形神观整体恒动思想[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田峰;;传统文化与晋江文化的现代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杜熙茹;;我国传统文化在假日体育旅游中的和谐共享——以南海西樵山对南狮的策划为例[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东;他为何要写曾国藩[N];辽宁日报;2000年
2 王跃平 王泉初;曾国藩与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N];中国档案报;2005年
3 冯远理;继承哪一个传统文化[N];贵阳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刘成群;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N];河北日报;2005年
5 明清;访曾国藩墓[N];南方周末;2005年
6 本报记者 董宏君;冯其庸:让传统文化给我们自信[N];人民日报;2005年
7 ;传统文化融和谐[N];人民日报;2005年
8 刘江 刘洋;炫耀性燃放,是在败坏传统文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本报记者 韩晓飞;传统文化有望步入复兴之旅[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李东生:在企业管理中“非常敬仰”曾国藩[N];民营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俊武;激扬家声[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文安;周秦两汉神仙信仰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王保庆;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志茗;晚清幕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7 刘鹏佛;清代湘乡曾氏家族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3年
8 郭树芹;唐代涉医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张佑林;江浙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辉;曾国藩与道咸同年间传统文化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罗海云;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洪华;曾国藩的政治思想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4 彭小舟;曾国藩与近代湖湘文化[D];河北大学;2001年
5 游欢孙;咸同年间地方督抚权力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来春;曾国藩对桐城派文论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汪磊;曾国藩文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肖高华;曾国藩文化思想与中国近代化[D];中南大学;2004年
9 薛飞;传统父亲人格结构的现代转换及其价值[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孙翔;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74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7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