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飞力的华人移民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08:10
【摘要】:孔飞力(Philip A. Kuhn),美国著名中国学家,哈佛大学希根森历史讲座教授,以晚清以来的政治史、社会史研究著称,曾凭借《叫魂》一书荣获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被公认为是继费正清教授之后,引领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位重要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晚期开始,为更深入全面探究中国近代历史,孔飞力教授将研究领域扩展至对海外华人移民史的探讨,2008年孔飞力的华人移民史研究大作"Chinese among Others:Emigration in Modern Times"出版,此书是对其数年研究成果的总结,视野宏大,剖析入微。本文尝试通过对孔飞力海外华人研究论著的深入分析,结合对其之前的学术思想发展轨迹的理解,探讨学术研究转向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华人移民研究中所阐述的重要学术观点和史学思想。孔飞力的“华人移民史研究”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视域融为一体,将华人国际移民作为漫长的“国内移民”进程的一部分,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和“他者”视角,探讨华人独特的移民模式,以及不同移民生态下的移民经验,强调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华人移民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大移民时代,华人移民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紧密联系,塑造了全球的发展进程;海外华人社会的形成和转变,深刻影响了诸多移民地区的民族构建过程,如美国、澳大利亚、泰国和菲律宾。更重要的是,孔飞力通过对“华人移民史”的解析告诉我们:为了要全面且深刻的了解中国移民史和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就必须把华人,甚至是中国放置在一个更大的语境和更宽广的关系网络之中。这再次体现了孔飞力一贯坚持的“中国内在动因论”,同时也是对“中国中心观”研究取向的反思和超越。本文重点关注以下议题:孔飞力华人移民史研究的理论架构和研究取向;历史学视野下的“他者”研究视角;多角度、流动“多元中心”的分析脉络;以及跨学科的历史比较研究方法,并以此理解孔飞力在“美国中国学”发展历程中的角色作用以及目前海外中国学界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演进。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2-09;K25
本文编号:2783719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2-09;K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雅伦,万晓宏;美国华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八桂侨刊;2001年02期
2 陈秀容;中国海外移民类型及移民族群特征探讨[J];地理研究;1999年01期
3 李枫;;参考与借鉴:国外华侨华人研究现状述评[J];东南亚纵横;2010年04期
4 周南京;;海外华人历史理论初探[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8年03期
5 梁志明;世纪之交中国大陆学术界关于华侨华人的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1期
6 刘宏,任娜;多维视野下的海外华人研究——以第三届国际亚洲学者大会的相关论文为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7 吴前进;孔飞力教授与海外华人研究——在哈佛访孔飞力教授(Professor Philip A.Kuhn)[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2期
8 廖赤阳;刘宏;;网络、国家与亚洲地域秩序:华人研究之批判性反思[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年01期
9 李爱慧;;一部大视野之作——孔飞力新著《他者之中的华人:近代以来的移民》评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9年02期
10 刘广京;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趋势[J];近代史研究;1983年01期
本文编号:2783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83719.html